[发明专利]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来电模式远程转换系统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6080.X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2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暾;金又铨;黄惠柱;吴洋基;卢泰学;申载悦;李高银;李正银;郑在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相暾;金又铨;黄惠柱;吴洋基;卢泰学;申载悦;李高银;李正银;郑在喜 |
主分类号: | H04Q7/22 | 分类号: | H04Q7/22;H04M3/42;H04L12/24;H04L9/32;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明星;金玉兰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通信 终端 及其 来电 模式 远程 转换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模式远程转换方法,该方法是服务订制者通 过有/无线互联网或者自动应答系统(ARS)利用可访问的来电模式远程转换 系统远程控制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模式的方法,其包含:
所述来电模式远程转换系统登记包含服务订制者的移动通信终端号码的 个人信息和认证密码的第一阶段;
订制者终端通过有/无线互联网或者自动应答系统(ARS)向所述来电模 式远程转换系统申请有关利用服务的订制者认证时,利用输入的个人信息及 认证密码进行订制者认证的第二阶段;
从取得认证的订制者接收转换到特定来电模式的申请时,所述来电模式 远程转换系统利用特定发信号码给所述订制者的移动通信终端发出呼叫,以 使该移动通信终端转换到相关的来电模式的第三阶段;
所述订制者的移动通信终端分析所述发信号码并转换到相关的来电模式 的第四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模式远程转换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第三阶段中的所述特定发信号码是分配于来电模式远程转换系统 的电话号码和包含订制者所选的来电模式的来电模式代码的号码;
所述第四阶段是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识别出所述发信号码中包含分配于所 述来电模式远程转换系统的电话号码时,从相关发信号码释出来电模式代码, 并转换到与来电模式代码对应的来电模式的阶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模式远程转换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第三阶段中的所述特定发信号码是分配于来电模式远程转换系统 的电话号码;
所述第四阶段是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识别出所述发信号码为分配于所述来 电模式远程转换系统的电话号码时,转换到特定来电模式的阶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模式远程转换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来电模式远程转换系统中分配按来电模式区分的多个电话号码;
所述第四阶段中移动通信终端识别对应所述发信号码的来电模式,并转 换到相应的来电模式。
5.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模式远程转换方法,该方法是服务订制者通 过有/无线互联网或者自动应答系统(ARS)利用可访问的来电模式远程转换 系统远程控制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模式的方法,其包含:
所述来电模式远程转换系统登记包含服务订制者的移动通信终端号码的 个人信息和认证密码的第一阶段;
订制者终端通过有/无线互联网或者自动应答系统(ARS)向所述来电模 式远程转换系统申请有关利用服务的订制者认证时,利用输入的个人信息及 认证密码进行订制者认证的第二阶段;
认证成功时,以预定的特定发信号码给所述订制者的移动通信终端发出 呼叫的第三阶段;
所述订制者的移动通信终端识别所述发信号码后转换为预定的特定来电 模式的第四阶段。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模式远 程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阶段中所述来电模式转换动作包含调整相 应来电提醒的输出强度值的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模式远 程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阶段之后还包含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生成虚 拟的来电信号,并以所述转换的来电模式进行来电提醒的第五阶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模式远程转换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第五阶段中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将来电提醒输出强度值调整为最大 并进行来电提醒。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模式远 程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阶段以后还包含:
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在对所述呼叫发送的应答信号中添加来电模式转换结 果并传送给所述来电模式远程转换系统的阶段;
所述来电模式远程转换系统将所述来电模式转换结果通报给所述订制者 的移动通信终端的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相暾;金又铨;黄惠柱;吴洋基;卢泰学;申载悦;李高银;李正银;郑在喜,未经李相暾;金又铨;黄惠柱;吴洋基;卢泰学;申载悦;李高银;李正银;郑在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608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自动生猪刨毛机
- 下一篇:混沌电路三维相图示波器立体显示转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