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专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6622.3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4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焕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焕龙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2;C02F1/28;C02F1/66 |
代理公司: | 萍乡益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益丽 |
地址: | 3372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废水处理 方法 处理 专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焦化和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和处理专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处理量度和难度也不断增大,特别是焦化、石化和印染等废水是当今比较难以处理的几种废水。目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法和焚烧法:其一,生物处理方法是先采用预处理,以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油脂和固态碳,而后再进行深度曝气物化处理,以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氨、氮、苯酚、硫、硫化物及氰化氢等有害物质,这种生化处理方法的处理过程所需时间在60小时以上,对浊度和色度的悬浮物胶体,COD的去除处理效率只有70%左右,生物处理方法基础投入工程庞大,处理系统运行费用高,系统处理受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在低温时间内处理焦化和印染废水,处理效果不稳定;其二,焚烧法虽然能有效地对工业废水处理,但焚烧法以燃气、燃油为主体燃料喷入炉内预燃烧,然后喷入废水,使废水在高温下氧化产生氮和水,因而焚烧法处理费用成本相当高,实际推广应用价值低。另外,还有采用活性污泥法对工业废水、尤其是对焦化和印染废水进行处理,这种废除水处理方法虽然处理效果有所提高,出水质量有所改善,但处理粉剂全部变成了污泥,很难将处理粉剂复活分离出来再次重复使用,处理费用成本高。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工业废水、特别是焦化和印染废水处理时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节能环保的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废水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方法,所述常规处理包括a-d方法步骤,所述深度处理包括e-g方法步骤:
a、用气体将助凝剂注入到装在废水池中的抽水装置进水口段中,将稀释后的混凝剂用水注入到装在废水池中的抽水装置进水段口中,在抽水过程中,废水与助凝剂和混凝剂及空气进行预混后提升,形成溶气质水,
b、在抽水装置出水口中加入絮凝剂,将经过预混的废水用抽水装置进行提升后送入到搅拌机内,
c、废水进入搅拌机内,经旋转的刀片切割和撕切片阻挡撕裂及分割孔分流,使废水形成紊流状产生微小絮体,
d、经过搅拌后的废水再流经微旋涡渠进行絮体增大,由沉淀池分离絮体和水,完成废水的常规处理;
e、经常规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吸附过滤器,在吸附过滤器中经过滤料吸附、旋转的刀片切割和曝气吹扫,使废水脱炭分离后进入调节池,滤料还原,
f、在调节池内加入低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进行中和,调节其PH值,使废水成为偏碱性的近似自然水,再将废水送入到装有澄清剂的澄清池中进行处理,进一步调节废水的PH值到中性,将澄清后产生的絮体送入到常规处理中的搅拌机内处理。
g、澄清的废水再进行曝气处理后外排或回用,完成废水深度处理。
工业废水经过常规处理,通过加入助凝剂、混凝剂和絮凝剂的常规处理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固态碳及油脂类,总体处理有效率达到85%,再通过滤料吸附过滤,酸碱度调节,去除废水中剩余的氨、氮、硫、氰化氢和苯酚类物质,使废水经过深度处理后有效率达到93-99%,水变得清澈、无异味,出水水质接近自然水。
所述助凝剂为硅铝镁质粉末,所述混凝剂为聚乙烯酰铵或废酸,所述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所述澄清剂为人造莫来石,所述滤料为活性炭纤维。
所述常规处理工艺中处理专用装置-搅拌机,它包括机体、转子和刀片,在机体内壁上沿转子轴线间隔设置有撕切片,在所述撕切片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分割孔,在联动轴上装有呈倾斜设置的刀片,废水进入机体内,在转子的带动下,废水被刀片切割和撕切片阻挡撕裂以及分割孔分流,造成水胶体的变化,使废水形成紊流而产生絮体进行分离。
所述深度处理工艺中用于废水脱炭的分离处理专用装置-吸附过滤器,它包括装有滤料的炭水均布器、壳体、集水盘、进气管和旋转装置,所述壳体下端设有流炭孔,所述旋转装置为丝杆传动机构,丝杆下端与传动齿轮相连,丝杆上端装有机芯,在机芯上顶部设有刀片,丝杆内设有导气管,当丝杆上升到进气孔与进气管相通时,压缩空气进入机芯内,通过机芯上旋转刀片切割和曝气吹扫,使壳体内饱和炭水混合物分离,再通过壳体下端的流炭孔和丝套盘内腔空隙流向卸炭槽进行排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焕龙,未经陈焕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66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结钕铁硼磁体电镀镍方法
- 下一篇:可极化电极和双电层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