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关电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6740.4 | 申请日: | 200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4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一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M3/00 | 分类号: | H02M3/00;H02M3/28;H02M1/32;H02H7/12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电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检出过负荷后,再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才使过负荷保护动作的开关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开关电源装置中,为了在与其输出部连接的机器出现异常等时,防止过大的电流流过该输出部及该机器的过负荷保护或过电流保护功能,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早已有之。
[0003]
在该保护中,过负荷、过电流状态的检出方法,成为技术上的重点。存在着各种方法,例如过负荷时根据开关电源的输出部的电压下降的情况检出过负荷的方法,以及根据流入开关元件的电流成为一定值以上的情况检出过负荷的方法等。
[0004]
下述专利文献1介绍的发明,是实现利用变压器的第3绕组的过负荷保护的开关电源装置。这里,使用图21所示的电路,简单讲述该方法。使在初级绕组31a(该初级绕组31a与开关元件1串联连接)和次级绕组31b(该次级绕组31b向输出部供给功率)之外设置的、极性与次级绕组31b相同的第3绕组——辅助绕组31c的电压平滑的电压——辅助绕组平滑电压(控制电路2的VCC端子电压),具有和输出功率的增大而同时上升的特性。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利用该特性的回扫型(flybacktype)的开关电源装置,即根据辅助绕组平滑电压成为一定值以上的情况,检出输出功率(output power)成为一定值以上的情况,从而检出过负荷状态。
该方法具有使保护动作的输出功率值对输入电压的依赖性变小的优点,该优点不局限于本发明的讲述中的那种恒定的振荡频率的动作——PMW控制,在振荡频率随着输入电压变化的RCC型的电源中也存在着,在这一点上,该方法也十分有利。
[0005]
另一方面,在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下述方案的电源:在需要瞬间向输出部供给较大的功率的电源中,为了在需要使过负荷保护动作时能够使其动作、防止过负荷保护的误动作,而在检出过负荷后设定一定的延迟时间,在较大的输出功率持续一定时间以上时,经过该延迟时间后才使保护动作。
[0006]
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下述方案的电路:具备将过电流检出信号保持一定时间的保持电路,从而能够在检出过负荷后,再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才使保护动作。
[0007]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6-1975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4-48884号公报
[0008]
可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根据辅助绕组平滑电压的上升检出过负荷的单元中,如上所述,为了在检出过负荷后设定一定的延迟时间,必须采取下述两个方法。
1)加大辅助绕组的平滑电容4,使输出功率增大后的辅助绕组平滑电压的上升延迟。
2)另外追加产生延迟时间的电路。
[0009]
首先,在1)的方法中,为了使该辅助绕组平滑电压的上升延迟足够的时间,需要较大的平滑电容,实际上需要较大的铝电解电容器,所以使空间和成本不可避免地增大。
[0010]
接着,在2)的方法中,和专利文献1公布的发明一样,需要追加复杂的电路,用分立部件构成它时,使空间和成本不可避免地增大。另外,在开关元件1的控制电路2中使用市场上销售的控制IC时,必须使用具备该功能的半导体IC,致使设计的自由度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0011]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本发明之1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变压器(该变压器具有第1绕组、第2绕组和第3绕组)、
开关元件(该开关元件与所述第1绕组串联连接)、
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
电位钳位电路(potential clamp circuit)(该电位钳位电路与极性和第2绕组相同的所述第3绕组延迟生成电容连接,第3绕组中的一个的电位成为一定值以上后,将功率向延迟生成电容输出)、
延迟生成电容(该延迟生成电容与电位钳位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具备第1过负荷保护单元,具有所述延迟生成电容的电位成为一定值以上后,使过负荷保护动作的功能。
[0012]
另外,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本发明之2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1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中,所述控制电路具备的所述第1过负荷保护单元,是闩锁停止型。
[00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67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