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信号传输电路及使用该触控信号传输电路的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6743.8 | 申请日: | 200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6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赖辉龙;张政衍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2F1/1335;H03K17/9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传输 电路 使用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液晶显示器的操控结构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触控信号传输电路及使用该触控信号传输电路的显示器。
背景技术
触控感应装置是利用检测手指或物体接触面板的位置,进而传送信号以达控制或启动的目的,是现阶段最简易且最人性化的输入方式,因此常为许多电子产品所应用。已知的触控感应原理有电阻式、电容式及电磁感应式等,目前的触控感应装置虽以电阻式居多,但因电阻式无法进行多点触控使得操控受到局限,且电阻式结构需经施力触压感应,易造成面板特定部位长期承受多次的反复应力而损害,因此,具有多点触控功能且面板不需承受过多应力的电容式触控感应装置逐渐为市场所注目。
即便电容式触控感应装置具有市场优势,但其仍是以贴附的方式与显示器结合,因此将造成整体面板厚度增加、重量加重,亦可能损及光学显示效果,如穿透率下降或是反射率上升,对于电子产品设计日趋精致化而言,上述缺失似为可再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信号传输电路及使用该触控信号传输电路的显示器,可降低显示器整体厚度及减轻重量。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触控信号传输电路及使用该触控信号传输电路的显示器,包含一上基板、一形成于该上基板的内面的触控信号传输电路,该传输电路具有沿着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错设置且彼此为电性绝缘的多数条第一电极与多数条第二电极,至少一第一接合衬垫与该些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少一第二接合衬垫与该些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另有一下基板贴合于该上基板下方,该下基板具有多数条导线,该些导线一端与前述的第一与第二接合衬垫电性连接,另一端与一触控IC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一局部立体图,揭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信号传输电路与遮光组件的关系。
图5类同图2,揭示触控IC设置在软性印刷电路板上。
图6类同图1,揭示二条电极共享一个接合衬垫。
图7类同图4,揭示电极是以间隔排列方式嵌入对应的遮光组件内部,且每一电极电性连接一接合衬垫。
图8类同图7,揭示二条电极共享一个接合衬垫。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液晶显示器
10上基板
12透明本体 12a内面 14彩色滤光层
14a、14b、14c 红、绿、蓝色滤光单元
16第一遮光组件 18第二遮光组件
20(20’)触控信号传输电路
21(21’)第一电极 22(22’)第二电极
23(23’)第一接合衬垫 24(24’)第二接合衬垫
26下基板
27透明本体 28薄膜晶体管 29框胶
30导线 30a第一接点 30b第二接点
32导电层
34触控IC
36遮光组件 38电极 40接合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本发明触控信号传输电路的液晶显示器1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器1包含有一上基板10、一触控信号传输电路20、一下基板26、一导电层32与一触控IC 34,以下说明不叙及制做过程,仅就最终结构的各构件特征及相关位置叙述:
本实施例的上基板10为包括有一透明本体12与一彩色滤光层14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其中该彩色滤光层14是形成于该透明本体12的内面12a,且其构成包括有一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与多数个红、绿、蓝色的滤光单元14a、14b、14c;前述黑色矩阵是以黑色树脂材料制成,且包括分别沿着第一方向D1设置的多数条第一遮光组件16以及沿着第二方向D2设置的多数条第二遮光组件18,该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是呈垂直交错,该些第一与第二遮光组件16、18共同围绕界定出多数个区域,该些区域内依序配置有红、绿、蓝色的滤光单元14a、14b、14c。
请配合图1、4,该触控信号传输电路20包括有多数条第一与第二电极21、22以及多数个第一与第二接合衬垫(bonding pad)23、24,其中:
该些第一电极21沿着第一方向D1设置,且各别为一前述的第一遮光组件16所包覆,每一第一电极21并与设置在接近透明本体12一侧边缘的第一接合衬垫23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67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管理装置与使用其的系统
- 下一篇:眼镜铭牌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