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花生取油留仁设备及其方法以及蛋白粉、花生粉的制作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97503.X 申请日: 2008-05-09
公开(公告)号: CN101284429A 公开(公告)日: 2008-10-15
发明(设计)人: 李连娟 申请(专利权)人: 李连娟
主分类号: B30B9/04 分类号: B30B9/04;A23L1/36;A23L1/305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065007河北省***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花生 取油留仁 设备 及其 方法 以及 蛋白粉 制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低温方法榨取花生油和留取整粒花生的设备及用此设备取油、留仁的工艺,以及涉及用脱脂后的花生制取的蛋白粉、花生粉。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有了较大的改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在吃方面更注重营养和美味,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报道河北省前四位死因是: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即有四分之一的人死于此类疾病。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治病不如防病,药补不如食补,所以绿色保健食品倍受消费者青睐,极具开发前景。原生花生油及低脂肪高蛋白花生系列产品以其丰富的营养、鲜美的口味和独特的功能在养胃醒脾.抑制血小板非正常凝聚,预防心肌梗塞、脑血栓、心脏病、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着特殊疗效,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美食保健追求。从花生中提取的油酸,白藜芦醇,锌及贝塔谷固醇等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非正常凝聚,预防心肌梗塞、脑血栓、心脏病等特殊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脂和慢性气管炎,有效率分别达81.8%和89.3%。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高温物理工艺压榨花生油,虽然脱脂较完全,制油中产生的花生饼粕由于经过高温加工过程,形状和营养成分遭到破坏,失去了再加工食品的可能,只能被用来作饲料,造成宝贵的花生蛋白等营养素资源的浪费,也使花生的经济价值和加工效益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高温物理工艺压榨花生油后花生饼粕无法再有效利用的缺陷,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在压榨制取花生油时,花生不会被压成饼粕,而是被整仁保留为脱脂花生米的设备及其取油留仁工艺方法,并可以用取油后的脱脂花生进一步制成脱脂蛋白粉或花生粉。

本发明的花生取油留仁设备包括支架、液压设备和榨油系统。液压设备位于支架的底部,包括液压油管、液压油缸和活塞;榨油系统依次由接油盘、下顶板、流油板、压榨圈、压力盘和上顶板组成。液压油缸位于支架下部,接油盘在液压油缸上,固定在支架上。液压油缸的活塞从接油盘的中心穿过顶在下顶板的底部。在下顶板的顶部安放有流油板。流油板上安有压榨圈,压榨圈上密布有供油流出的油孔。放置在压榨圈上的压力盘为上方开口的上方中间有压力棱角、下方为一平底的圆筒状体。压力盘的直径略小于压榨圈的直径。所述上顶板固定在支架的顶部。在本发明的榨油系统中,接油盘、下顶板和上顶板都各由一个组成,流油板、压榨圈和压力盘三件为一套,下顶板上依次摞放3-8套流油板、压榨圈和压力盘。

花生取油留仁的工艺流程:

1、花生筛选去杂:选用优质花生米,进行筛选,除去掺杂的沙、石、土块等杂质,拣除发芽、发霉颗粒。

2、预热脱水:将筛选后的花生粒原料采用65℃烘干,以烘至含水量达5-6%为准。烘后在室温下自然降温到25-30℃。

3、装料压榨:将烘干脱水后的花生粒装入压榨圈中。花生粒料装入量为与压榨圈上口持平或略低。

4、包布缓冲:在装料时预先铺上一层细布,并将花生粒包裹在其中。

5、加压榨油:在25-60℃的状态下进行低温物理压榨。液压机控制活塞向上施压,压榨时对原料的压力要缓慢施加,第一次加压压力至7-10MPa,此时花生油大量流出。这时停止加压1-3分钟,待花生油不流时再第二次加压,压力仍逐渐加到7-10MPa,再停止加压1-3分钟。按此加压、减压过程反复10-15次后,再加压时将压力提高到10-22Mpa。按以上加压、减压程序再压榨4-5次后,最后将压力加到28-32MPa,按以上程序再压榨3-5次,即可减压卸料,整个压榨过程需要40-60分钟。另外,也可根据花生仁脱脂后加工的食品对脂肪含量的要求,分别施加不同的压力,以得到脱脂效果不同的花生仁,整个过程即为“低温物理压榨”方法。

6、取出花生米并去除红衣:加压榨油后的花生粒仍保留了整粒,将脱脂后的花生粒倒出,然后去除红衣,可用机械和手工两种方法剥离红衣。

7、储存:把去除红衣的脱脂花生米装在隔水防潮的袋或盒内,在4-28℃的低温干燥条件下储存。

8、脱脂蛋白粉:将上述去除红衣的脱脂花生米放在离心通引用机上水循环冷却磨粉制取。

9、花生粉:以上述脱脂蛋白粉25%、麦芽糊60%、牛奶香粉10%、蛋白糖5%等制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连娟,未经李连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75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