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运转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9245.9 | 申请日: | 200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3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西田宪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45/00 | 分类号: | F02D45/00;F02D43/00;F02D4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曲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运转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以按照内燃机的运转状态而变化的因子为 变量的控制映射(map)来对内燃机的运转状态进行控制、且上述因 子是曲柄角的角速度变动量的内燃机的运转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等公开了如下的技术:为了实现内燃 机的燃费改善等燃烧改善,将测定出的吸气负压、或根据其它测定值 通过运算预测出吸气负压等的结果作为因子,切换控制映射来进行内 燃机的运转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658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082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中,由于负 压传感器和在吸气负压等的预测中使用的其它传感器装备,需要由多 种因子构成的比较复杂的运算。另外,对于曲柄角的检测,也需要利 用设置在曲轴上的多个触发器(Reluctor)进行多个脉冲检测。然而 在用于燃烧改善的内燃机的运转控制中,如果可以实现运算的简略化 以及部件数的减少,则还可以应用于价格比较低的自动双轮车,进而 可以实现环境改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 运转控制装置,其可以实现达成了运算的简略化以及部件数的减少、 并且达成了燃烧改善的运转控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1方面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内燃机的运转控 制装置,利用以由于内燃机的运转状态而变化的因子为变量的控制映 射,来对内燃机的运转状态进行控制,并且上述因子是曲柄角的角速 度变动量,其特征在于,具备:脉冲发生器(pulser pick-up),与曲 轴的旋转对应地对设置在上述曲轴上的至少1个触发器中的1个触发 器的沿着上述曲轴的旋转方向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进行检测来输出 脉冲;以及运算单元,根据通过上述前端部以及上述后端部的检测而 从上述脉冲发生器输出的脉冲的间隔来运算出上述曲柄角的角速度 变动量。
另外,第2方面记载的发明除了第1方面记载的发明的构成之外, 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脉冲发生器对上述前端部以及上述后端部进行 检测的触发器以压缩上止点前的曲柄角设置在上述曲轴上。
另外,第3方面记载的发明除了第1方面记载的发明的构成之外, 其特征在于,为了对内燃机的基准点火定时进行检测,利用上述脉冲 发生器对上述前端部以及上述后端部进行检测的触发器设置在发电 机的转子上,该触发器用于上述基准点火定时的检测以及上述曲柄角 的角速度变动量的运算。
根据第1方面记载的发明,利用脉冲发生器与曲轴的旋转对应地 对1个触发器的沿着旋转方向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进行检测,根据从 该脉冲发生器输出的脉冲的间隔来运算出曲柄角的角速度变动量,利 用以角速度变动量为变量的控制映射来对内燃机的运转状态进行控 制,所以可以减少为了对与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对应地变化的因子进行 检测而所需的部件数,并且可以使运算简略化而实现燃烧改善。
另外,根据第2方面记载的发明,由于利用压缩上止点前的曲柄 角取得角速度变动量,所以利用角速度的变动量比较大的部分取得角 速度变动量,由此可以取得正确的角速度变动量。
另外,根据第3方面记载的发明,为了对内燃机的基准点火定时 进行检测而设置在发电机的转子上的触发器用于基准点火定时的检 测以及曲柄角的角速度变动量的运算,所以可以仅使用发电机的1个 触发器来进行内燃机的运转控制。由此,例如仅通过检测基准点火定 时,就可以沿用不进行点火时间的控制和燃料喷射量的控制的廉价的 内燃机用发电机,易于降低进行上述点火时间控制和燃料喷射量控制 等运转控制的内燃机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运转控制装置的整体构成的 图。
图2是示出触发器以及脉冲发生器的输出定时的关系的图。
图3是示出内燃机的行程、触发器以及曲柄角速度的关系的图。
图4是示出控制单元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确定点火时间的控制映射的图。
图6是示出压缩上止点附近的曲柄角速度的变化的图。
图7是示出第2实施例的内燃机的运转控制装置的整体构成的 图。
附图标记说明
4曲轴
5转子
6触发器
6a前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92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