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9283.4 | 申请日: | 200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8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梅崎敦司;木村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2F1/133;G02F1/136;H01L27/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秦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品、方法、或生产物品的方法。尤其是,本发明涉 及显示装置或半导体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如便携式电话机等的图像显示部中,使用通过使用液 晶面板而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模块。另外,还推动使用有机电致发光 (有机EL)面板代替液晶面板的显示模块的实用化。
显示模块通过使用柔性线路板连接由液晶或有机EL元件构成的 显示面板和安装有驱动器IC或电源IC的电路衬底而形成。柔性线路 板是布线图案形成在树脂膜上的,还可使用在其上直接安装有驱动器 IC的柔性线路板。
近年来,电子产品如便携式电话机等实现了高功能化,大多是在 折叠式框体的表面及背面上设置有主屏及副屏,还设置有数字静态相 机或摄像机(例如,参照专利文件1)。
随着电子产品如便携式电话机等的高功能化及高附加价值化,要 收纳在框体内的零部件个数增加了,因此安装有各种IC芯片或CCD 相机等的印刷衬底所占有的比例也增加了。但是,电子产品如便携式 电话机等被要求小型化、薄型化及轻量化,因此与高附加价值化产生 矛盾。为此,在专利文件2中,谋求实现显示模块及安装有该显示模 块的电子产品的小型化、以及薄型化。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4-260433号公报
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47714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件2有如下问题:由于使用多个IC芯片,所以显 示模块及安装有该显示模块的电子产品的小型化、以及薄型化有一定 的限制。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减少IC芯片等的零部件 个数实现显示模块及安装有该显示模块的电子产品的小型化、以及薄 型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通过减少IC芯片等的零部件个数提供廉 价的显示模块及安装有该显示模块的电子产品。
在电子产品或显示模块的两个显示面板中的一个显示面板上 (即,一个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周围部)形成该显示面板的工作所 需要的电路或安装有该显示面板的电子产品所需要的电路。通过使用 安装在该显示面板上的电路,驱动该显示面板或安装有该显示面板的 电子产品。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之一包括:具有包括第一液晶元件的第一 显示屏幕及第一端子的第一显示面板;具有包括第二液晶元件的第二 显示屏幕、第二端子及电路群的第二显示面板;以及具有布线的衬底, 其中电路群通过第二端子及布线电连接到第一端子。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之一包括:具有包括第一液晶元件的第一 显示屏幕及第一端子的第一显示面板;具有包括第二液晶元件的第二 显示屏幕、第二端子及电路群的第二显示面板;具有布线的衬底;以 及集成电路,其中电路群通过第二端子及布线电连接到第一端子,并 且集成电路通过布线电连接到第二端子。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之一包括:具有包括第一液晶元件的第一 显示屏幕及第一端子的第一显示面板;具有包括第二液晶元件的第二 显示屏幕、第二端子及电路群的第二显示面板;具有布线的衬底;以 及传感器,其中电路群通过第二端子及布线电连接到第一端子,并且 传感器通过布线电连接到第二端子。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之一包括:具有包括第一液晶元件的第一 显示屏幕及第一端子的第一显示面板;具有包括第二液晶元件的第二 显示屏幕、第二端子及电路群的第二显示面板;具有布线的衬底;集 成电路;以及传感器,其中电路群通过布线电连接到第一显示面板, 并且集成电路通过布线电连接到第一显示面板并通过布线电连接到 第二显示面板,并且电路群通过第二端子及布线电连接到第一端子, 并且集成电路通过布线电连接到第二端子,并且传感器通过布线电连 接到第二端子。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之一包括:具有包括第一液晶元件的第一 显示屏幕、第一端子、电平转移器及驱动电路的第一显示面板;具有 包括第二液晶元件的第二显示屏幕、第二端子及电路群的第二显示面 板;以及具有布线的衬底,其中电路群通过第二端子及布线电连接到 第一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92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代谢紊乱治疗用化合物
- 下一篇:电声转换器和耳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