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提取物的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9430.8 | 申请日: | 200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9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闵光宁;闵光涛;武新安;李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715 | 分类号: | A61K31/715;A61P1/16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晋 |
地址: | 730000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提取物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天物产物中提取的多糖的用途,确切讲涉及从蕨麻中提取的多糖的用途。
背景技术
植物提取物因其具有的多种生物活性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如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菌类等的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兴趣。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多糖与蛋白质、核酸一样,是涉及生命活动本质的三类生物大分子之一。对于多糖,医药界的兴趣尤为浓厚,至今已报道了一百多种中药多糖,这些多糖大多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辐射、延缓衰老、抗感染等多种生理活性,有的已被用于肝炎、肿瘤、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当前国内对多糖的研究方兴未艾,总的趋势正如国外科学家预言的那样,今后数十年将是“多糖时代”。
蕨麻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药材,属蔷薇科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L.,其药用部位为根,资源较为丰富。它即可以作为药物用来治病强身,又可以作为食品以充饥食用,是当地极具开发前景的药材。
蕨麻性平,味甘,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气补血,止咳利痰,利湿,亦有滋补之效;主治脾虚腹泻,病后贫血,营养不良等症,是藏医的常用药材。民间宜长期作为营养保健品与药品应用。《中华藏本草》中记载其块根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鞣质、黄酮、甾醇、胆碱、甜菜碱、组氨酸等成分。回晶著“西藏人参果对小鼠抗疲劳及抗缺氧能力的影响”(《营养学报》2003,25(2):218-219)一文中披露,蕨麻具有较好的补益作用,对小鼠抗疲劳和抗缺氧能力有一定增强作用,还有很强的抗应激作用。
根据有关的文献披露,蕨麻块根中有丰富的多糖。在李灵芝,张丽,龚海英,等著的“蕨麻醇提取物的抗缺氧与抗氧化研究”(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4):306-308)、陈炅然,胡庭俊,程富胜,等著的“蕨麻多糖的免疫药理实验研究”《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5,10(5):1-2.)和胡庭俊,陈炅然,程富胜,等著的“蕨麻多糖对小鼠血清中三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中国兽医科技》2005,35(8):653-656)公开了蕨麻活性成分之一的蕨麻多糖(Potentilla anserina L.Polysaccharide,PAP)为,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疲劳、耐缺氧和止泻抑菌的作用。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由HBV、HCV感染后导致的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癌,对人民健康危害性极大。目前多采用保肝加抗病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日前的西药治疗费用高,毒副作用大,而天然药物及其制剂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并且占据着治疗的主要地位。在长期以来,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之后,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肝的研究逐年呈上升趋势,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优点表现在药物不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而且能通过多靶点作用发挥其保肝、免疫调节、抗纤维化及抗病毒的作用,而且中药基本上无毒副反应,医疗成本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蕨麻多糖的一种新的用途,即将蕨麻多糖用于制备治疗肝脏损伤或者制备保肝的药物,以及用蕨麻多糖制备保肝的营养品。
根据本发明相关研究表明,蕨麻多糖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肝损小鼠血清中的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值,对急性肝损伤有治疗作用、对病毒、化学品、酒精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和保肝作用。
更具体讲,本发明所述的蕨麻多糖在制备治疗肝损伤药物的应用是指蕨麻多糖在制备治疗急性肝损伤药物的应用,如:
如蕨麻多糖在制备治疗各型肝炎引起的肝损伤药物的应用;或者,蕨麻多糖在制备治疗酒精引起的肝损伤药物的应用;或者蕨麻多糖在制备治疗化学性肝损伤药物的应用。
以上所述的应用蕨麻多糖所制备的药物的剂型可以是胶囊、微囊、脂体质、颗粒剂、片剂、口服液、分散片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注射液。
此外,蕨麻多糖还可用于制备保肝的药物,或者制备保肝的保健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94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