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低排放单缸发动机的空气流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9639.4 | 申请日: | 2005-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8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戴夫·普罗克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里格斯斯特拉顿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2 | 分类号: | F02F1/4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琼先;王永建 |
地址: | 美国威***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排放 发动机 空气 流动 装置 | ||
1.一种用于低排放单缸发动机的空气流动装置,该装置包括:
发动机壳体;
进气口,设在发动机壳体第一侧;
排气口,设在邻近第一侧的发动机壳体第二侧;
进气跨接通道,用于将进气引向发动机,该进气跨接通道从离开第二侧的位置吸取进气;
进气道,限定在进气口下游的发动机壳体中,该进气道包括位于进气口下游的进气流道和位于进气流道下游的进气孔,从而进气门位于进气孔内,进气孔为大体圆锥形,以提高进气通过进气道的流动效率;以及
排气道,限定在排气口上游的发动机壳体中,该排气道包括位于排气口上游的排气流道和位于排气流道上游的排气孔,从而排气门位于排气孔中,排气流道大体为圆锥形以提高尾气通过排气道的流动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流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基本上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流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跨接通道从邻近发动机第三侧的位置吸取进气,第三侧与第二侧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流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孔的所述大体圆锥形部分在该进气孔的相对侧面间限定了大约为8°~15°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流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流道的所述大体圆锥形部分在该排气流道的相对侧面间限定了大约为4°~10°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流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门底座衬套,其密封地接触进气门头部,其中进气门底座衬套具有围缘和径向厚度,并且其中,进气门底座衬套的径向厚度尺寸定为大约1.8mm~2.2mm,以提高通过它的热传递,并减少进气门底座衬套的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流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其在进气门的往复运动中与进气门杆滑动接触,其中,该密封基本上防止发动机润滑剂接触进气门头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流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门底座衬套,其密封地接触排气门头部,其中排气门底座衬套具有围缘和径向厚度,并且其中,排气门底座衬套的径向厚度尺寸定为大约1.8mm~2.2mm,以提高通过它的热传递,并减少排气门底座衬套的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流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排气流道与排气门底座衬套相隔大约6mm~12mm,使排气流道远离排气门底座衬套,以降低排气门底座衬套的温度和变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流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门导管,适于在排气门的往复运动中支撑排气门,使排气门头部间歇地密封接触排气门底座衬套,其中,该气门导管设在发动机壳体的加强部,以便稳定气门导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流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气门底座衬套,其具有围缘,并密封地接触进气门头部;以及
排气门底座衬套,其具有围缘,并密封地接触排气门头部,其中,进气门底座衬套和排气门底座衬套的各自围缘彼此相隔大约2.5mm~5mm,以降低进气门底座衬套和排气门底座衬套之间的热传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流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门底座衬套的轴向厚度大约等于进气门底座衬套径向厚度的两倍,并且其中,排气门底座衬套的轴向厚度大约等于排气门底座衬套径向厚度的两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流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跨接通道沿该进气跨接通道的长度限定了基本上恒定的横截面,以增加进气通过进气跨接通道的流动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里格斯斯特拉顿公司,未经布里格斯斯特拉顿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963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供给控制系统
- 下一篇:衣物翻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