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轮旋转卷线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0132.6 | 申请日: | 2008-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9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聪亮;张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聪亮 |
主分类号: | A01K89/00 | 分类号: | A01K8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卷线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线器,特别是指一种可对线轮做直立或横置旋转动作的卷线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使人们对于休闲运动愈来愈重视,每逢周休二日或是连续假期,除了工作与睡眠的生活作息之外,便可作为户外踏青、郊游与运动的时间,并利用运动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再加上接近大自然环境所受到深刻的体验与熏陶下,不仅可让人们释放生活中过度紧绷的压力、保持心情娱悦与放松,同时可避免文明病发生而影响身体的健康,且正因休闲运动的观念及其相关产业都蓬勃发展下,使钓鱼活动早已快速发展为多年来热门的运动的一,因此,便有许多人利用钓鱼从事户外的活动,其中,又以池钓、溪钓以及海钓三种钓鱼方式最为常见,而钓鱼不但需要有天气、水流等多方环境条件配合,对于鱼种、钓法以及使用的鱼饵等多种钓鱼技巧更是需要细心钻研,可说是一种培养细心以及耐心,让人能够不受外在环境影响,静下心思来思考的一种动态休闲活动。
此外,由于海钓分为较多种的钓鱼方式,主要可包括有船钓、矶钓以及滩钓等,加上海内的鱼种也较为丰富多样化,对于喜好多变、刺激的爱好者而言,更具有十足的吸引力,而传统钓具所使用的卷线器,大致上区分为纺车式卷线器与双轴式卷线器二种,若以纺车式卷线器的结构为例,请参阅图13所示,是现有的结构示意图,其是在基座A一侧设有可组合在预设钓竿上的脚架A1,并在基座A相邻脚架A1的另一侧活动枢接有旋转架B及其线轮B1,且线轮B1为直立而与预设钓竿呈相互平行,当使用者对预设钓竿进行抛线时,掀开导线环B2,即可将线轮B1上缠绕的钓线D顺势拉出,此时,钓线D并未带动线轮B1同步进行转动,而可相对减少钓线D在抛线时的阻力,方便使用者将钓线D快速拉出线轮B1之外,并能有效做长距离的抛线动作;当使用者对预设钓竿进行卷线时,只需转动在基座A上的把手C来带动旋转架B做旋转,使钓线D即可由导线环B2所枢接的转子B21以接近九十度角转折导入在线轮B1上进行缠绕,但因此种方式在缠绕时的拉拔力相对较小,以致使其无法对线轮B1做高拉拔力的卷线动作。
再者,若以双轴式卷线器的结构为例,请参阅图14所示,是另一现有的结构示意图,其是在基座A一侧设有可组合在预设钓竿上的脚架A1,并在基座A内部活动枢接有线轮B1,且线轮B1为横置而与预设钓竿呈相互垂直,当使用者对预设钓竿进行抛线时,使其线轮B1缠绕的钓线D即可沿着导杆B3上的滑座B4导线环B41顺势拉出,此时,钓线D为带动线轮B1同步进行转动,但因此种方式在抛线时的阻力相对较大,以致使其无法将钓线D快速拉出线轮B1之外,也不能有效做长距离抛线动作;当使用者对预设钓竿进行卷线时,只需转动在基座A上的把手C来带动线轮B1做旋转,使钓线D沿着导杆B3上的滑座B4导线环B41直接缠绕在线轮B1上,则可相对增加线轮B1在卷线时的拉拔力,方便使用者将钓线D缠绕在线轮B1上,且能有效提供线轮B1做高拉拔力的卷线动作。
因此,若可研发设计出一种可对线轮做直立或横置旋转的卷线器,使其以直立方式来减少抛线时的阻力,而可由横置方式来提供卷线时所需的高拉拔力,以避免有阻力过大或是拉拔力不足的问题与缺失发生,必可大幅增加其适用性范围以及提高整体使用上的机能与效果,此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轮旋转卷线器,解决现有结构不能兼顾减少抛线时的阻力与提供卷线时所需的高拉拔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轮旋转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体、旋转座以及转动装置所组成,其中:
所述的主体的基座具有结合部,并在基座侧边设有轴孔;
所述的旋转座活动枢接在基座的结合部上,而旋转座内侧表面枢接有线轮,且线轮为与旋转座呈一垂直角度;
所述的转动装置具有穿设在基座轴孔内与线轮呈现卡制或脱离状态的插销轴,并以插销轴带动线轮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线轮在预设钓竿上进行抛线时能以直立方式来减少阻力、卷线时可由横置方式提供所需的高拉拔力,进而可达到大幅增加其适用性范围,且提高整体使用上的机能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的立体局部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在使用前的立体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在使用前的俯视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聪亮,未经张聪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0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驱进、退片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多层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安装有它的图像形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