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错视光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0235.2 | 申请日: | 200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1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赖佳均;王韦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韦尧 |
主分类号: | F21V1/14 | 分类号: | F21V1/14;F21V1/10;F21W1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翟 羽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图像呈现装置,特别是有关一种运用光线投射的图像呈现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许多装饰用品、广告招牌以及屋内装潢的灯光设计,时常通过灯光的变化,如变换灯光的亮度、颜色等,以产生各式不同的效果。以广告招牌为例,广告招牌通常以霓虹灯或电子式发光二极管(LED)灯,利用电子控制机板,产生各种不同模式的灯光变化,其中动态闪烁效果,是通过交替开关灯光使其明灭或交替调整灯光亮度来实现。在舞台灯光设计方面,舞台闪光灯除了动态闪烁效果之外,并通过转动光源的方向,以达到更丰富的灯光效果。
虽然光线的动态闪烁效果在灯光设计的领域非常普遍,但通过调整光源实现的闪烁效果还不够细致,且因太过普遍,反而不易引起注意,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呈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错视光源装置,其可为广告、艺术与装潢等领域提供一种具经济价值的图像呈现设计,从而可以增加观者目光的吸引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错视光源装置,包含一发光单元及一图像图层,该图像图层具有遮蔽及透光的效果,该图像图层的遮蔽及透光的区域经适当设计形成一图像,由该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透过该图像图层的遮蔽及透光的作用以呈现该图像,使得该图像的透光部分具有光泽,增加该图像的美感。
本发明另一方面在于所提供的错视光源装置还包含一遮透光图层,也具有遮蔽及透光的效果,设置在该发光单元与该图像图层之间,由该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经过该遮透光图层以呈现在该图像图层,透过该发光单元、该遮透光图层、及该图像图层三者中任意二者间的相对运动,除使该图像图层呈现光影交织变化的丰富视觉感受外,还可呈现该图像图层以外的意象。其中该发光单元、该遮透光图层、及该图像图层三者中任意二者间的相对运动方式,其一者是以滑动、转动、或振动的方式作动。
本发明又一方面在于所提供的错视光源装置中,该图像图层具有若干个第一透光孔洞,该遮透光图层具有若干个第二透光孔洞,该等第一透光孔洞在该图像图层上排列形成该图像,光线因该等第一透光孔洞与该等第二透光孔洞间相对运动产生明暗变化并透过该等第一透光孔洞呈现在该图像图层上,该等第一透光孔洞的光线的亮度变化使得该图像呈现一种新奇的图像呈现方式。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错视光源装置中,光线透过图像图层的遮蔽及透光的作呈现该图像,使得该图像的透光部分具有光泽,且该图像透过遮光-透光与错视原理造成钻石般的闪烁效果,增加该图像的美感,使观者感觉到如水的意象在光源体流动的视觉感受,从而增加观者目光的吸引度。
本发明错视光源装置,不受光源种类及颜色的影响,都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呈现,可运用在设计、装潢及广告等相关产品的需借助灯光造成效果的领域,如灯饰(提、吊、挂、立、摆饰)、室内装潢(天花板、地板、墙面、吧台、走廊)、广告看板、景观设计、舞台设计、及局部物(平面形象物、立体形象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图像呈现方式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图像呈现方式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图层与其上的图像的例示图。
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错视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设计,仅配合所附图式再予详加说明于后。
请参阅图1,该图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图像呈现方式的实施例的示意图。一图像图层104具有若干个透光的孔洞,请对照图3,白点部分为透光的孔洞,黑色部分为遮光的区域,适当设计图像图层104的透光孔洞及遮光区域以形成具有美观或传达意念的图像。一发光单元102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图像图层104的透光孔洞,而无法通过图像图层104的遮光区域,所以图像图层104的图像可以利用光线的通过而清楚呈现,并使得图像图层104的图像具有光泽,随着光源的色泽、亮度的不同呈现的光泽也不同,这样可增加图像的美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韦尧,未经王韦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02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