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摄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0394.2 | 申请日: | 200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1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江川佳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4N9/04 | 分类号: | H04N9/04;H04N9/64;G06T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春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摄像 装置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07年1月26日提交的在先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016893 并要求其为优先权,在此引入其全部内容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或CMOS型图像传感器等 的固体摄像装置,例如,用于带图像传感器的便携电话、数字相机、摄像机等 之中。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图像传感器,随着像素微细化的推进,2μm级已经实现实用 化,进一步,对于1.75μm像素和1.4μm像素等的开发正在进展中。对于2μm 以下的微细像素而言,由于入射光量大幅减少而S/N恶化。而且,对于现有技 术中的彩色照相机而言,存在由于色伪信号及色噪声等而使画质恶化的问题。 关于色伪信号的抑制及噪声降低等,已提出了的各种各样的方式(参照例如JP 特开平4-235472号公报、JP特开2002-10108号公报、JP特开2005-303731号 公报、JP特开2001-245307号公报、及JP特开平5-168029号公报)。但是针 对这些问题,还没有提出根本的对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固体摄像装置包括:
将在光电转换元件中分别配置有至少R(红)、G(绿)、B(蓝)滤色器 的像素以矩阵状二维配置的像素部,上述像素部输出对入射至对应于上述滤色 器的至少R像素、G像素、B像素的光分别进行光电转换而得到的R信号、G 信号、B信号;
加法部,在上述像素部中确定将某像素作为中心像素的规定区域,将来自 上述中心像素和配置于上述规定区域内的上述规定像素的周边的周边像素的上 述规定区域的信号相加,生成加法信号;
比率计算部,计算来自上述规定区域内的像素的上述R信号、G信号、B 信号的各自的平均值和将上述R信号、G信号、B信号的各平均值相加而得到 的加法平均值之间的比率系数;及
RGB生成部,利用上述加法信号和由上述比率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比率系 数,生成新的R信号、G信号、B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固体摄像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2为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色相关RGB生成电路中的处理方法的图;
图3为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色相关RGB生成电路的加法部中的另一个加 法处理方法的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固体摄像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5A-图5F为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色相关RGB生成电路的边缘检测电路 中的处理方法的图;
图6A-图6E为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方框内的差分判定中的其它处理方法的 图;
图7为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边缘检测电路中判定方框AZ~DZ的例子的图;
图8为表示对第2实施形态中的左上方框AZ的加法信号的生成、比率系 数的计算、及R、G、B信号的生成的处理方法的图;
图9为表示选择第2实施形态中的3个方框AZ、BZ、DZ时的处理例的 图;
图10为表示选择第2实施形态中的2个方框AZ、BZ时的处理例的图;
图11为表示选择第2实施形态中的倾斜配置的2个方框AZ、DZ时的处 理例的图;
图12为表示选择第2实施形态中的4个方框AZ、BZ、CZ、DZ时的处 理例的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中所用的色相关噪声降低方法的概要的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传感器部中的光电转换特性和阈值电平的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固体摄像装置进行说明。在此,作为固 体摄像装置以CMOS图像传感器为例。在说明时,贯穿于所有的附图中相同的 部分采用相同的标号。
[第1实施形态]
首先,对含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CMOS图像传感器的固体摄像装置进 行说明。
图1为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固体摄像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 固体摄像装置包括传感器部11、线存储器12、色相关RGB生成电路13、信号 处理电路14、系统定时产生电路(SG)15、命令解码器16、及串行接口(串 行I/F)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03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烯烃异构化
- 下一篇:衬底结构、低聚物探针阵列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