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置滚道铰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0727.1 | 申请日: | 200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4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M·D·雅各布;W·雅各布 | 申请(专利权)人: | 轴成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223 | 分类号: | F16D3/2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德国美因河***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道 铰接 装置 | ||
本申请是2003年3月6日在中国专利局提交的名称为“对置滚道铰接 装置”的专利申请038054337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个驱动侧端部和一个从动侧端部的对置滚道铰 接装置/万向铰接装置,带有一个内圈,一个外圈和一个环形的带有一个球 形外表面的保持架,保持架设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并且具有多个径向的球 体在其内被引导的保持窗。内圈具有一个内圈轴线和一个外表面,在所述 外表面中,第一内沟道和第二内沟道围绕内圈轴线交替分布地设置。这里 第一内沟道从驱动侧端部开始向从动侧端部的方向延伸,且此时该沟道的 滚道底部逐渐远离内圈轴线。第二内沟道沿从从动侧端部开始向驱动侧端 部的方向延伸,且此时该沟道的滚道底部逐渐远离内圈轴线。外圈具有一 个外圈轴线和一个内表面,在所述内表面内绕外圈轴线交替分布地设置有 第一外沟道和第二外沟道。其中第一内沟道与第一外沟道,第二内沟道与 第二外沟道相对设置,并且所述内沟道分别与所述外沟道构成一对。第一 外沟道从驱动侧端部开始向从动侧端部的方向延伸,且此时该沟道的滚道 底部在逐渐接近外圈轴线。第二外沟道从从动侧端部开始向驱动侧端部的 方向延伸,且此时该沟道的滚道底部在逐渐接近外圈轴线。
背景技术
此种铰接装置主要用于车辆的纵轴和半轴或转向摆臂轴。由专利 DE199 05 451 C2已知一种同步/万向铰接装置,其外圈用一个平的薄板件 制成,在形成外沟道后,该薄板件被弯成一个开口的环形或环形弧段并且 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在一个封闭的环形接纳件内。由于薄板件内的外沟道的 形状,在薄板件和接纳件之间产生空腔,在所述空隙内薄板件可松弛地弹 动。根据薄板件的弹性,在确定的荷载情况下在外圈内可能出现超过允许 公差范围的变形。此外,在这种已知的同向运转铰接装置中,球体必须单 个地装入保持架和沟道对内。这种由手工完成的安装过程很费时间。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对置滚道铰接装置, 该装置可承受例如在驱动传递中的负载交变时可能出现的大负载并适于在 始终保持高的加工精度的同时进行大批量生产,而且可较简单快速地装配。
根据本发明这样来实现所述目的:外圈是一个一体的封闭的环,在其 中无屑加工(spanlos)地形成外沟道。在这种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这种结 构形式中,外圈是一个实心/坚固的在整个周向上封闭的环,它因此可以承 受很大的力。外沟道通过金属压力加工/成型技术(Umformtechnik)加工 在环内,即例如通过热压成型,冲压或锻打。显然,在成型步骤之间或之 后可能还需要对环进行去屑处理,例如去毛边,但外沟道的加工是无屑地 进行的。其中在外圈的内表面上和/或在外圈的外沟道之间延伸的卸载槽用 于容纳例如在冲压处理中被挤出的材料。通过成型技术,可以始终以稳定 的高质量和精度加工外环,这样由于在加工在外圈中的外沟道的高精确性 可减小由于分度误差(Teilungsfehler)引起的对置滚道铰接装置的超定性 问题。此外,作为实心成型件,外圈的制造在大批 量生产时可以是特别经济的。
根据本发明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保持架在外圈内对中地被引导。这 特别是这样来实现,即在外圈的内表面内在外沟道之间成对地彼此相邻地 形成第一保持架对中面和第二保持架对中面。其中第一保持架对中面总是 与第一外沟道相邻,而第二保持架对中面与第二外沟道相邻。第一保持架 对中面从驱动侧端部开始向从动侧端部方向延伸且其滚道底部此时逐渐靠 近外圈轴线。相应地第二保持架对中面从从动侧端部向驱动侧端部方向延 伸且其滚道底部此时靠近外圈轴线。以这种方式保持架可在外圈内被引导, 其中第一和第二保持架对中面交替地在轴线方向引导保持架。因此外圈同 时承担带有在其中被引导的球体的保持架的对中。由此保持架的内侧不必 具有适合其导向的轮廓,而是可以例如设计成圆柱形的。这样可以降低保 持架的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轴成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轴成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07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二硫化碳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组合钢筋砼空心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