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V型秧针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0762.3 | 申请日: | 200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2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崔军;张璐;卢青;赵敏;郑有燮;辛钟毕;汪波;许成才;董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001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秧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栽秧机配套的秧针,尤其是一种秧针的结构改进,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秧针是插秧机上的执行件,其作用是通过与秧门之间的往复相对运动,将含有一簇适量秧苗的秧块从面积较大的秧块上切取下来,以便输送到插秧机构。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的秧针均为针形,即只有一个切割刃口。取秧时,主要依靠秧针与秧门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行切取,但由于秧针与秧门之间存在间隙,并且切取时秧块会产生随动,因此切取秧块时撕扯现象明显,难以满足超级水稻机械化栽植精密取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可以有效克服撕扯现象,保证按需精确取秧的V型秧针。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V型秧针包括位于主体一端的针柄和位于另一端的切割段,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切割段前端开有水平方向的V形缺口,所述V形缺口与向主体中部延伸的直槽连通,形成分别具有左、右针尖的左、右切割段,所述左、右切割段的外侧分别制有向下的垂直折边,所述垂直折边的前端开有垂直方向的V形凹缺,所述V形凹缺邻近针尖的一边形成主切割刃,所述V形凹缺远离针尖的一边形成副切割刃。
由于本发明形成了V型双切割刃,因此沿着秧针切块运动轨迹,主、副切割刃共同作用,在秧块中滑切,从上下两端逐渐完成由点——线——面的切割过程,因此可以显著减少撕扯,保证秧块整齐精确的切取。
本发明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主切割刃延伸至针尖,所述副切割刃延伸至垂直折边的下边,形成位于针尖后侧的次尖。这样,主切割刃先切入,副切割刃跟进,具有进一步避免撕扯的作用,有利于保证秧块的整齐。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主切割刃的刃角大于所述副切割刃的刃角。由于跟进的副切割刃比主切割刃更锋利,因此可以使秧针在秧块中一次滑切成型,确保完全切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图1的A向视图。
图4是图1的S1-S1剖面图。
图5是图1中的S2-S2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V型秧针如图1至图3所示,该秧针主体的一端是制有两个安装孔9的针柄,另一端是切割段。切割段前端开有水平方向的V形缺口1,该V形缺口与向主体中部延伸的直槽2连通,形成分别具有左、右针尖3的对称左、右切割段。左、右切割段的外侧分别制有向下的垂直折边4。垂直折边的前端开有垂直方向的V形凹缺5,该V形凹缺邻近针尖的一边形成延伸至针尖的主切割刃6,该V形凹缺远离针尖的一边形成延伸至垂直折边下边缘的副切割刃7。垂直折边下边缘与副切割刃7相交处形成次尖8。主切割刃的刃角如图5所示,大约为45°,大于图4所示大约为30°的副切割刃的刃角。
为了便于安装并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针柄处制有定位槽10,左、右切割段的垂直折边4分别向针柄延伸,并先后通过垂直方向的过渡斜边11以及水平方向的过渡斜边与定位槽10的两侧壁连为一体。
工作时,本实施例的V型秧针在进行切取秧块的过程中,由主切割刃先切入秧块,起到对秧块定位和预切割的作用,紧接着副切割刃跟进,和主切割刃相互配合,同时作用,完成一次秧块的切取。在切割过程中由于主、副切割刃的共同作用,可以一次完成秧块的切割,大大减少了由于单切割刃在切割时带来的撕扯现象,大大提高了切割秧块的精度。同时由于是主、副切割刃同时工作,所以V型秧针切割秧块的时间较单切割刃秧针减少接近一半,大大减少了切割过程中由于秧块本身横向移动造成的秧块变形现象。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未经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07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