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盐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0958.2 | 申请日: | 2008-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9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大伟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28;C02F1/44;C02F1/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110004辽宁省沈阳市和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含盐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制药、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盐类物质,水的含盐量是表示水中所含盐类的数量,由于水中各种盐类一般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含盐量也可以表示为水中各种阳离子的量和阴离子的量的和。盐类成分主要为氯化物(镁、钠、钙、钾等)。含盐量高的废水属高难处理废水,用常规方法如生物法、化学法均难以处理;采用活性焦过滤吸附法虽然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COD、氨氮、悬浮物等,但却无法去除废水中所含的盐类成分;采用膜处理装置虽然可以去除废水中的盐类成分,由于膜处理装置对进水的水质要求高,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COD、氨氮、悬浮物等常造成膜堵塞,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膜频繁进行清洗、更换,造成膜处理废水的费用非常高,而且膜处理后的15-40%的浓废水更是无法处理。
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将活性焦过滤吸附法、膜处理法和蒸发浓缩法结合起来处理含盐废水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至今尚未见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盐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含盐废水的处理方法,其步骤为:
1)将待处理的废水用活性焦吸附处理,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有机物和细菌类物质;
2)经步骤1活性焦处理的废水用膜处理去除废水中的盐类成分,清水收集至清水池;
3)经步骤2膜处理后产生的浓废水再经活性焦处理,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有机物和细菌类物质;
4)经步骤3处理后的水再用膜处理对水中盐类物质进行浓缩处理,清水收集至清水池;
5)经步骤4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蒸发中,得到饱和盐水和结晶盐。
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清水是指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的水。
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蒸发是采用自然蒸发。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实现上述处理方法的装置,其组成为:
第一活性焦处理装置,其进水口连接废水沉淀池,出水口连接第一膜处理装置;
该第一膜处理装置具有清水出水口和废水出水口,其清水出水口连接至清水池,废水出水口连接第二活性焦处理装置的进水口;
该第二活性焦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连接至循环池的第一进水口;
该循环池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二膜处理装置的进水口;
该第二膜处理装置具有清水出水口、第一废水出水口和第二废水出水口,其清水出水口连接至清水池,第一废水出水口连接循环池的第二进水口,将含盐重量小于或等于10%的废水送至循环池循环处理,继续经第二膜处理装置处理;第二废水出水口连接蒸发池,将含盐重量大于10%的废水送至蒸发池进行蒸发处理。
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活性焦装置的进水口与废水沉淀池之间、第一活性焦装置的出水口与第一膜处理装置的进水口、循环池的出水口与第二膜处理装置的进水口之间各连接一水泵。
所述的装置,其中,蒸发池为多个格,每个格状池之间用泄水管连接。
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活性焦处理装置、第二活性焦处理装置、第一膜处理装置、第二膜处理装置、循环池及水泵安装在房间内,蒸发池安装在房间的顶部。
所述的装置,其中,蒸发池上部安装有可开启和可关闭的遮雨蓬。
所述的装置,其中,遮雨蓬为帆布或硬质塑料制成。
由于本发明的实施,可以取得如下效果:
由于废水经过活性焦过滤吸附法处理后,去除了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有机物和细菌类物质,水质达到了膜处理装置进水要求,延长了膜的使用周期,减少了膜清洗的次数,延长了膜的使用寿命,从而大大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同时也显示了本发明的废水处理装置中各设备的连接关系图;
图2-1蒸发池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2为图2-1中沿A-A线的俯视图;图2-3为图2-1中沿B-B线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大伟,未经张大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09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改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
- 下一篇:一种生产活性炭用炭化活化一体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