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铬酸钾电化学合成铬酸酐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1863.2 | 申请日: | 200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2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齐涛;余志辉;李成未;初景龙;曲景奎;张懿;王世君;李兆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蓝义马铬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1/00 | 分类号: | C25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柏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铬酸钾 电化学 合成 酸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铬化工及铬盐生产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由铬酸钾电化学合成铬酸酐的方法。
技术背景
铬酸酐简称铬酐、铬酸,分子式为:CrO3,是一种重要的铬化工产品,为强氧化剂,极易潮解,易溶于水,腐蚀性极强,有毒。在铬盐产品中,铬酸酐占总产量的60%,主要用于制备水溶性木材防腐剂铬砷酸铜,其次是用于金属精饰、制催化剂、三氧化二铬和磁性材料二氧化铬及用作氧化剂、媒染剂等。
已工业化的铬酸酐生产技术,如Na2Cr2O7-H2SO4间歇熔融法、Na2Cr2O7-H2SO4连续熔融法、Na2Cr2O7-H2SO4常压冷却结晶湿法、Na2Cr2O7-H2SO4减压蒸发结晶湿法等(RD115948,2000;无机盐工业,2002,34(3),15~17;CN1424258,2003),均不同程度地存在NaHSO4污染产品、铬流失、污染环境等问题。
正在研发的铬酸酐生产技术,如以Na2Cr2O7·2H2O为原料,在钛制中央室、玻璃制阳极室和丙烯酸树脂阴极室组成的三室电解槽中将浓度600~1200g·L-1的Na2Cr2O7·2H2O溶液电转化为含铬酸100~800g·L-1的溶液(特开昭55-158282,1980)。阴极是镍制平行板,阳极是膨胀网状钛,外覆Ta2O5或IrO2活性涂层。
又如专利(特开昭56-5986,1981)将浓度高于900g·L-1的Na2Cr2O7·2H2O溶液送入具有分隔中央室与阳极室的多孔质隔膜和分隔中央室与阴极室的阳离子交换膜的三室电解槽的中央室,借静压差流入玻璃阳极室,电催化转化为含铬酸700g·L-1的溶液。再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分离得含CrO397.5~98wt%的晶体。
专利(特开平02-102126,1990;US 4981573,1991;KR 9703073,1997)以Ti为基体、熔融电沉积贵金属Pt、Ir或其氧化物或其合金活性涂层作阳极,不锈钢阴极,阳离子交换膜,在两室电解槽中使Na2Cr2O7·2H2O电转化为含铬酸的溶液。
专利(US 5128000,1992)在钛基体上电镀沉积Pt或Pt、Ir合金中间层,外覆Pt、Ir氧化物活性涂层,制成阳极,不锈钢阴极,阳离子交换膜,在两室电解槽中将Na2Cr2O7·2H2O电转化为含铬酸的溶液。
专利(US 5068015,1991;KR 152524,1998)以Na2CrO4为原料,用CO2在多级且逐级增压的情况下使其转化为Na2Cr2O7溶液,除去NaHCO3后,引入阳离子交换膜隔开的两室电解槽的阳极室,进行6~15级的多级电化学反应,使55~70%的Na2Cr2O7转化为铬酸,再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分离、洗涤、干燥得铬酸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蓝义马铬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蓝义马铬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18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