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给定照度分布的LED三维光学系统设计方法及光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2507.2 | 申请日: | 200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1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罗毅;张贤鹏;韩彦军;钱可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00 | 分类号: | G02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史双元 |
地址: | 10008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给定 照度 分布 led 三维 光学系统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应用光学领域中的非成像光学技术,特别涉及基于非成像光学技术、以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作为光源的给定照度分布的LED三维光学系统设计方法及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与传统光源相比,LED为全固态光源,具有节能、环保、色彩丰富、体积小、结构紧凑、响应速度快、抗震、耐冲击等诸多优点,适用于包括家居照明、车内照明、汽车头灯、矿井照明、野外作业和军事行动等诸多领域,成为备受瞩目的第三代照明光源。LED光源体积小,其光强分布随出射角的增大而迅速衰减,可以近似视为郎伯光源。对于不同的需要和应用场合,必须调整LED发出的光场。这样的光学系统设计属于非成像光学范围。
传统的成像光学设计的透镜通常具有旋转对称性,用来将物平面的点经过透镜后成像到像平面上,透镜设计注重的是在成像过程中图象信息的保存,而光线能量传输效率则放在次要的位置,因此设计出来的透镜通常传输效率比较低。
非成像光学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外逐渐发展起来的,专门研究光线的能量传输问题的一门新的光学分支,与传统成像光学相比,更加关注能量的传输效率及其在空间和方位角的分配。非成像光学最先主要研究太阳能的收集利用问题,也就是光线耦合问题,如何将一个大入射孔径的入射光线收集,完全传输于一个小的输出孔径,从而在研究过程中,在提高能量密度利用方面,逐渐产生了一套用于控制光线能量传输的理论,如“边缘光线理论”(Ries,H and Rabl,A“Edge-ray principle of nonimaging optics,”J.Opt.Soc.Am.43 712-715),“剪裁理论”(H.Ries,J.A.Muschaweck,“Tailoring freeform optical lensesfor illuminations,”Novel Optical Systems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IV,Proc.SPIE,vol 4442,pp.43-50,(2001))(Andreas Timinger a,JuliusGeneral Illumination,”,Proc.SPIE,vol 5186,pp.128-132,(2003))和“对称性分析理论”(Ries,H Shatz,N,Bortz,J and Spirkl,W“Performancelimitations of rotationally symmetric nonimaging devices”J.Opt.Soc.Am.A vol 14,10,2855-2862,1997)。非成像光学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是设计一个照明系统,能够使用一个给定的光源在一个目标屏幕上面形成给定的照度分布,也就是给定照度分布问题。
不同维度的空间中非成像光学面临的问题具有不同的难度。二维空间的非成像光学主要研究具有一定对称性的,如旋转对称和平移对称的光学系统。虽然对称性对非成像光学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简化,方便了求解,但是对称性本身就会制约传输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为了根本解决能量传输效率问题,目前非成像光学主要面临的困难是如何将求解空间拓展到三维领域,设计不具有对称性的光学系统。对此国外提出了很多先进的理论和算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25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