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带滤波器及其微带谐振器的耦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2870.4 | 申请日: | 200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6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于涛;李春光;张强;孙亮;李翡;王跃辉;高路;郭进;边勇波;黎红;张雪强;罗强;顾长志;何豫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5/04 | 分类号: | H01P5/04;H01P1/203;H01P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祁建国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带 滤波器 及其 谐振器 耦合 方法 | ||
1.一种谐振器之间的耦合方法,该谐振器包括由微带组成的一组插指电 容、一组双螺旋曲线电感和一组与地形成的块状电容,所述微带包括上、下两 层超导薄膜和位于两层超导薄膜之间的人造单晶介质,所述插指电容与所述双 螺旋曲线电感并联,并联的所述插指电容与所述双螺旋曲线电感与所述块状电 容串联;其特征在于,将第一个谐振器的插指电容中与第二个谐振器插指电容 的最外一根线条的电荷极性相同的线条缩短或完全切除,将第二个谐振器插指 电容的最外一根线条拉长弯曲,并伸入到第一个谐振器的插指电容中被缩短或 完全切除的线条处,并与第一个谐振器的插指电容中相邻的两个线条耦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器之间的耦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被缩短或 者完全切除的线条为第一个谐振器的插指电容中自外面数第二根线条;
通过改变第二个谐振器插指电容最外线条的部分和第一个谐振器插指电容最 外和第二外线条、第三外线条的长度来改变耦合而保持第一个谐振器与第二个 谐振器之间的距离;或者,可通过改变第二个谐振器插指电容最外线条的部分 来改变第一个谐振器与第二个谐振器之间的距离,而保持它们之间耦合的大 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谐振器之间的耦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谐振器之间直接耦合为主耦合和/或交叉耦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谐振器之间的耦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谐振器之间可加入耦合线进行耦合的微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谐振器之间的耦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 线为直线或者折线,位于谐振器之间或者谐振器侧面。
6.一种微带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微带、输出微带和多个谐振 器,所述谐振器包括由微带组成的一组插指电容、一组双螺旋曲线电感和一组 与地形成的块状电容,且该谐振器排成两排,谐振器三个或者四个一组,将前 一组的右下方的一个谐振器的插指电容中与后一组的左下方的一个谐振器插 指电容的最外一根线条的电荷极性相同的线条缩短或完全切除,将后一组的左 下方的一个谐振器插指电容的最外一根线条拉长弯曲,并伸入到前一组的右下 方的一个谐振器插指电容中被缩短或完全切除的线条处,并与前一组的右下方 的所述一个谐振器的插指电容中相邻的线条耦合;
或者将后一组的左下方的一个谐振器的插指电容中与前一组的右下方的 一个谐振器插指电容的最外一根线条的电荷极性相同的线条缩短或完全切除, 将前一组的右下方的一个谐振器插指电容的最外一根线条拉长弯曲,并伸入到 后一组的左下方的所述一个谐振器插指电容中被缩短或完全切除的线条处,并 与后一组的左下方的一个谐振器的插指电容中相邻的线条耦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带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器中所述的 微带包括上、下两层超导薄膜和位于两层超导薄膜之间的人造单晶介质,所述 插指电容与所述双螺旋曲线电感并联,并联的所述插指电容与所述双螺旋曲线 电感与所述块状电容串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带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谐振器的双螺 旋曲线的一端中的一条拉长,以达到在两个谐振器距离较远的时候就可以达到 所需要的耦合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28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检测孔内槽深的检具
- 下一篇:一种槽底径测量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