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控的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专用载体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03152.9 申请日: 2008-03-31
公开(公告)号: CN101550425A 公开(公告)日: 2009-10-07
发明(设计)人: 邓宏魁;多曙光;郭玉珊;宋希军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北京维通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5/79 分类号: C12N15/79;C12N15/11;A01K67/027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关 畅;任凤华
地址: 100871北京***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调控 损伤 动物 模型 制作方法 及其 专用 载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可调控的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专用载体。

背景技术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7亿慢性感染者。由于缺乏良好的小动物模型,使HCV发病机制的研究还局限于HCV感染自然史的观察和黑猩猩的实验感染,而黑猩猩是受保护动物,在伦理和经济上都受到许多限制,因此人源化小鼠是替代灵长类动物用于HCV感染和药物筛选的理想模型。

近年来,Mercer(Mercer,D.F.et al.Hepatitis C virus replication in micewith chimeric human livers.Nat.Med.7,927-933.2001)、Tateno(Tateno,C.et al.Near completely humanized liver in mice shows human-type metabolicresponses to drugs.Am.J.Pathol.165,901-912.2004)和Turrini(TurriniP et al.Development of humanized mice for the study of hepatitis C virusinfection.Transplant Proc.2006 May;38(4):1181-4)等人先后以Alb-uPA小鼠作为移植受体来制备人源化小鼠肝脏,并实现了HCV感染,然而Alb-uPA小鼠uPA基因的表达会造成新生小鼠出血死亡,因此,存在着纯合子死亡率极高以致繁殖后代极为困难的致命缺陷。另外,小鼠肝细胞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Alb-uPA小鼠在出生后1-2个月内,再生的肝细胞替代转基因的肝细胞从而失去适合细胞移植的环境,因此,应用Alb-uPA小鼠作为受体时,移植时间仅限于出生后14天之内,移植手术难度高且移植后成活率低。

最近几年,发展了一些可诱导性表达的表达系统,包括可诱导的真核生物表达系统和原核生物表达系统,但这些系统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表现为:1)以重金属离子、激素及热休克蛋白为诱导剂的真核表达系统,其诱导刺激可引起多元效应,引发许多基因表达,难以区分特异或非特异性事件;在没有诱导剂存在时,还常出现表达泄露现象;2)可诱导性原核表达系统,如基于lac阻遏因子基础上的IPTG诱导表达系统,其作用虽然特异,但其要求的诱导剂剂量接近细胞毒水平,而且诱导过程缓慢、诱导效率低,也难以广泛推广。

近年来发展的一种高效无毒、具有严密开/关功能的基因表达系统,称为Tet-off/Tet-on基因表达系统。Tet-off系统在没有四环素(tetracycline,Tet)或其衍生物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存在的情况下,引起插入启动子下游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随着四环素浓度的增加,基因表达以一种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逐渐关闭直至为零。Tet-on基因表达系统受四环素的作用刚好与Tet-off系统相反,即在没有四环素的情况下表达水平为零,在加入四环素或强力霉素后目的基因高效表达。Tet-off/Tet-on基因表达系统被认为是目前最为理想的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系统,与目前所用的其他真核基因表达系统比较,该系统具有严密性、特异性、高效性等优点,自推出以来,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Tet-off/Tet-on基因表达系统工作原理如下:

大肠杆菌E.coli株转座子Tnl0中Tet阻遏因子(Tet repressor,Tet R)负性调节四环素抗性操纵子(tetracycline-resistauce operon),Tet R与四环素有很高的亲和性。在没有四环素存在时,Tet R与Tet操纵因子序列(Tet O)结合而阻断四环素抗性基因的表达;当有四环素时,Tet R对Tet O的阻遏解除,转录启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北京维通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学;北京维通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31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