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煤矿用可移动式应急救生舱的空气净化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3471.X | 申请日: | 2008-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1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金龙哲;刘仁生;朱军;李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龙哲;刘仁生;朱军;李晔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B01D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中强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煤矿 移动式 应急 救生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全设备及环境工程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煤矿用可移动式应急救生舱的空气净化器,为煤矿及其它井工矿矿井下发生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矿工在救生舱中生存时,对避难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净化处理,去除各类有毒有害气体,使空气质量满足人类基本生存要求,维持矿工生存。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煤矿救生舱及其空气净化器在国内经检索相关信息尚无完成的技术、产品,在国外此类产品主要用于矿井用应急避难室(Mine EmergencyRefuge Chamber)内,主要用于金属矿井事故时,为在应急避难室中避难的矿工处理舱内有毒有害气体。其相关设备操作复杂,能耗高,不符合我国煤矿用电气设备相关防爆标准,同时价格较高,难以引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煤矿用可移动式应急救生舱的空气净化器。该净化器主要针对煤矿事故状态下救生舱内在紧急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尤其是舱内避难人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处理。可以控制救生舱内部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在人类生理需要的范围内,防止由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影响舱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该装置可以去除舱内的其他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比如各种有机挥发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恶臭气体、粉尘等。
一种用于煤矿用可移动式应急救生舱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如图1所示。1为净化器外壳;2为防爆风机出风口;3为防爆风机控制面板,用于启动、停止风机运行,以及调整风机转速;4为抽屉式药剂盒,用于盛装处理有毒有害气体的药剂;5为可调式进风口,可手动调节进风口宽度以控制进风量;6为侧面可调式进风口,用于净化器与救生舱空调系统连接时进风;7为防爆风机,用于产生负压使空气自下而上循环;8为药剂层,在药剂盒4内部,用于处理有毒有害气体,过滤空气中的杂质。
净化器开始独立运行时,侧面可调式进风口6状态调整为关闭,可调式进风口5处于开启状态,通过风机控制面板3上的旋钮,启动防爆风机7(防爆风机7由救生舱内蓄电池直流供电,亦可由舱外电源供电),在净化器药剂层8上方空间内产生负压,空气通过可调式进风口5进入净化器,经过药剂层8的药剂间隙,在此过程中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与药剂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被处理后的气体通过防爆风机7的出风口2进入救生舱空间内。
净化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药剂层8中的药剂失效,此时舱内人员在舱内监控系统提示下手动取出抽屉式药剂盒4,将药剂层8换成舱内储存的新鲜药剂,再将药剂盒4推入空气净化器。
净化器在救生舱内空调系统安装位置相邻,需要与救生舱空调系统同时运行时,手动关闭可调式进风口5,开启侧面可调式进风口6,此时空调出风口与可调式进风口6相连接,舱内空气先经过空调系统制冷除湿后从可调式进风口6进入净化器,再经药剂层8处理,通过防爆风机7、风机出风口2完成舱内循环过程。
一种用于煤矿救生舱的空气净化器设计上满足《煤矿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在常温下能够有效处理救生舱内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能量消耗低,可根据舱内空气质量调整气体处理效率,更换药剂简便,工作量小。药剂层药剂配方能够针对不同救援要求改变,以处理不同情况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净化器能够独立运行,也能够与救生舱空调系统兼容,共用空气循环回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净化器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净化器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净化器A-A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净化器整体由为不锈钢结构(如图1),尺寸为:450mm×450mm×750mm,防爆风机7的电机防爆盒以及控制盒焊接在净化器不锈钢板内壁上;抽屉式药剂盒4底部为不锈钢钢丝网,既能容纳一定粒径的药剂,又能透过空气,药剂盒4在净化器内由不锈钢导轨支撑,可手动拉出换装药剂层8,药剂盒4边缘有密封条,保证了药剂盒推入净化器后,空气经过药剂层8时不会从药剂盒4的边缘泄漏;净化器底部有可调式进风口5和侧面可调式进风口6,均可手动调整进风口百叶窗宽度以改变进风量,进风口边缘有密封条,确保进风口关闭时气体无法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龙哲;刘仁生;朱军;李晔,未经金龙哲;刘仁生;朱军;李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34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取三异丙醇胺的方法
- 下一篇:治疗胃损伤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