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固定电话充电模式下的过压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4295.1 | 申请日: | 200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2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扬天明;彭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信智能手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20 | 分类号: | H02H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6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固定 电话 充电 模式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讯终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在无线固定电话充电的时候,当充电器电压不稳定,充电电压过压的时对无线固话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在手机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线固定电话是从无线终端到无线终端,或从无线终端到有线终端提供通信的设备。它即可以支持通话的功能,也可以支持短信和GPRS数据业务。其技术有的基于GSM,也有的基于CDMA技术。尤其是基于CDMA技术的无线固话在印度市场占有相当的市场分额。无线固定电话在印度广大农村地区的积极推广,一方面解决了农村的通讯问题,同时相对于有线电话的高成本,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样无线固话在汽车,轮船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汽车,轮船上能够提供12V DC(直流电源)接口,所以无线固定电话的充电接口电压定义成了12V。在农村,随着太阳能技术的广泛使用,太阳能电池也能提供12V的直流电源给无线固定电话充电。但是这些直流电源如果电压的波动超过一定范围的话,就会对无线固话造成一定的损坏,因此要求无线固话的本身具备过压保护的功能。当充电电压超过一定的电压值后,无线固话的过压保护功能启动,防止由于过压造成的击穿,烧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固定电话充电模式下的过压保护装置,该装置连接在充电电压和充电电路之间,完成过压保护的功能,其包括:
二极管(U4),其正极和充电电压相连接,负极和三极管(U2)的发射极相连接;
电阻(R23)和二极管(D9)的正极串联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和二极管(U4)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以及三极管(U10)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
三极管(U10)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和三极管(U9)的基极以及电阻(R38)的一端相连接;
电阻(R38)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9)的负极,二极管(U4)的负极以及三极管(U2)的发射极相连接;
三极管(U9)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37)和三极管(U2)的基极相连;
三极管(U2)的集电极和充电电路直接连接。
优选的,其所述二极管(U4)是快恢复二极管。
优选的,其所述二极管(D9)是齐纳二极管。
优选的,其所述二极管(D9)的嵌位电压为36V。
优选的,其所述三极管(U10)是耐高压管。
优选的,其所述三极管(U9)是耐高压管。
优选的,其所述三极管(U2)是开关三极管。
优选的,其所述三极管(U10)的耐压值为从CHARGE_IN端的输入电压。
优选的,其所述三极管(U9)的耐压值为从CHARGE_IN端的输入电压。
优选的,其所述三极管(U2)的耐压值为从CHARGE_IN端的输入电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在当充电电压超过一定的电压值后,无线固话的过压保护功能启动,防止由于过压造成的击穿,烧毁。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无线固话中,没有相应的过压保护电路,如附图1所示,充电电压CHARGER_IN经过一个电阻R39直接送给充电电路,进行充电,在这种方式下,如果电压的波动超过一定范围的话,就会对无线固话造成一定的损坏。
为避免这种损坏的发生,本发明提供一种过压保护电路,替换电阻R39,也就是在充电电压CHARGER_IN和输出的直流电压DC_12之间加入保护电路,如图2所示,这样当充电电压超过规定的电压时,如36V时,电路会自动断开电源,保护无线固话。
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中以规定的充电电压为36V为例,当输入电压CHARGER_IN低于36V时,二极管D9截止,三极管U10的基极电压为0V,三极管U10工作在截止状态,此时三极管U9的基极电压为高,三极管U9工作在饱和状态,三极管U9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从而开关三极管U2的发射极与集电极导通,这样输入电压CHARGER_IN经过U4,U2,将电压送到DC.12V,送到无线固话的充电电路,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信智能手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德信智能手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42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运输平台
- 下一篇:掺钕磷酸盐阵列式光波导放大器中的Ag+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