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创建接口来灵活创建对象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5130.6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6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汤海京;徐友春;朱红军;刘莹;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闻言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创建 接口 灵活 对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创建接口来灵活创建对象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在创建一些重要的对象的时候,使用统一的创建接口(创建器)来创建对象,而由对象自己来控制如何创建自己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软件开发中,一些重要的对象的创建方式在日后的维护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变化,使用传统的方式来创建对象会增加维护的代价。
本发明将使用对象创建器(也称创建接口)来用统一的方式来创建对象,而由对象自己来控制自身的创建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在创建一些重要的对象的时候,使用统一的创建接口(创建器)来创建对象,而由对象自己来控制如何创建自己的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使用创建接口来灵活创建对象的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1:实现对象创建器。
步骤2:对象的创建器类型被首先注给创建器工厂。
步骤3:应用程序向对象创建系统发起创建对象的请求。
步骤4:对象创建系统向创建器工厂发起请求,要求加载该对象的创建器。
步骤5:创建器工厂根据对象的类型来实例化创建器。
步骤6:创建器工厂将创建器存储于缓存中,供后续的创建请求使用。
步骤7:对象创建系统调用创建器的创建接口来创建对象。
步骤8:创建完毕的对象返回给应用程序。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使用创建接口来灵活创建对象的方法,实现对象创建器,其步骤为:
步骤11:可以根据对象的类型来创建指定的对象,要求该创建器都有一个共同的创建接口来供创建者调用。
步骤12:对象创建器将会控制对象的创建过程。
步骤13:可以预先定义多种创建器来实现不同的创建过程,供对象来选择使用。
步骤14:创建器在对象被创建之前先被实例化,为保障其创建效率,可以将创建器缓存一段时间,在后续的创建过程中不需要再进行创建器的实例化。这样需要一个创建器的管理系统,称之为创建器工厂。
步骤15:可以定义对象创建系统来实现以上的创建过程。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使用创建接口来灵活创建对象的方法,使得在创建一些重要的对象的时候,使用统一的创建接口(创建器)来创建对象,而由对象自己来控制如何创建自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的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实现对象创建器。
步骤2:对象的创建器类型被首先注给创建器工厂。
步骤3:应用程序向对象创建系统发起创建对象的请求。
步骤4:对象创建系统向创建器工厂发起请求,要求加载该对象的创建器。
步骤5:创建器工厂根据对象的类型来实例化创建器。
步骤6:创建器工厂将创建器存储于缓存中,供后续的创建请求使用。
步骤7:对象创建系统调用创建器的创建接口来创建对象。
步骤8:创建完毕的对象返回给应用程序。
上述步骤1实现对象创建器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1:可以根据对象的类型来创建指定的对象,要求该创建器都有一个共同的创建接口来供创建者调用。
步骤12:对象创建器将会控制对象的创建过程。
步骤13:可以预先定义多种创建器来实现不同的创建过程,供对象来选择使用。
步骤14:创建器在对象被创建之前先被实例化,为保障其创建效率,可以将创建器缓存一段时间,在后续的创建过程中不需要再进行创建器的实例化。这样需要一个创建器的管理系统,称之为创建器工厂。
步骤15:可以定义对象创建系统来实现以上的创建过程。
上述的技术方案实施时,使得在创建一些重要的对象的时候,使用统一的创建接口(创建器)来创建对象,而由对象自己来控制如何创建自己。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地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闻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闻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51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