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下滑装置的索道绳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5534.5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0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华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十畅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2/00 | 分类号: | B61B1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滑 装置 索道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索道领域,提出了防下滑装置的索道绳。
二、技术背景:
现有的缆车都是固定在索道绳上的并随缆绳一起运动,而作为备用索道绳是没有驱动并且也是不上下移动的,所以就不能采用现有的模式进行连接。
三、发明内容
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缆车下滑的问题。
内容:
防下滑装置的索道绳,其特征在于:包括备用缆绳,用来通过一个备用安全缆绳和缆车之间进行连接,确保缆车的运行安全。
包括备用缆绳上的防倒刺装置,用来在备用缆绳上设置防滑的倒刺,防止缆车下滑。
包括带有防倒刺脱落的固定装置的备用缆绳,用来防止倒刺装置从缆绳上脱落。
包括防倒刺脱落的固定装置,用来将备用缆绳上的防倒刺装置固定在备用缆绳上。
包括备用缆绳,用来通过一个备用安全缆绳和缆车之间进行连接,确保缆车的运行安全。
包括备用缆绳上的防倒刺装置,用来在备用缆绳上设置防滑的倒刺,防止缆车下滑。在索道绳上有一个倒刺装置用来防止缆车的下滑。
在索道绳上有一个向上的回钩装置用来控制缆车缆绳的下滑。
在索道绳上有一个突出装置突出于索道绳的表面。
在索道绳上的突出装置和索道绳的上侧构成夹角,该夹角至少小于90度用来钩住回滑的缆车缆绳的连接环。
在索道绳上的突出装置和索道绳的上侧构成夹角,该夹角至少小于60度用来钩住回滑的缆车缆绳的连接环。
回钩装置固定在索道绳的一个点位并且当外力施加影响时保持该固定位置没有位移移动。
回钩装置在随索道绳上移时和索道绳的夹角小于90度。
回钩装置的钩装置和地面为垂直角度,并且在缆绳上移时发挥作用。
回钩装置有一个固定夹和索道绳紧密固定。
固定夹包裹在索道绳上。
在缆车上有一个和索道绳的连接装置用来连接备用索道绳。
索道绳和缆车的连接装置为一个圆环。
圆环固定在缆车的绳索上。
备用缆绳从圆环固定装置上穿过用来在缆车移动时使圆环在缆车的备用绳上滑动起到相对固定缆车的作用,当主索道绳断裂而缆车会和备用索道相连。
备用索道绳中所穿过的缆车环即缆车安全环。
缆车安全环的直径大于备用缆绳的直径。
缆车安全环的直径大于备用缆绳的直径2倍。
缆车安全环的直径大于备用缆绳的直径3倍。
缆车安全环的直径大于备用缆绳的直径4倍。
缆车安全环为全封闭式。
有一个索道绳的支架用来支撑索道绳,使得索道绳在起点或终点有足够的高度脱离地面。
有一个索道绳的支架台用来支撑索道绳的支架。
两根索道在索道的起点共用一个支架用来将两根索道绳支撑于一个水平线上。
在索道的终点有一个索道绳的支架用来支撑两根索道。
两根索道在索道的终点共用一个支架用来将两根索道绳支撑于一个水平线上。
索道绳的支架在起点处的高度为至少10米。
索道绳的支架在终点处的高度为至少10米。
在索道装置中分别有两个驱动设置来驱动两根索道绳。
在索道的起点有二个驱动装置用来分别驱动两个索道绳的升降。
在索道的终点有二个驱动装置用来分别驱动两个索道绳的升降。
在索道的起点有二个卷绳装置用来分别卷动两根索道。
在索道的终点有二个卷绳装置用来分别卷动两根索道。
两个卷绳装置共用一个轴体用来同步旋转。
在一个轴体上有一个第一索道盘用来支持索道的旋转。
索道绳依附在索道盘的凹处,跟随轴体所带动的索道盘旋转。
在索道的起点有一个索道绳的支架用来支撑两根索道。
有两根索道绳用来悬挂缆车,在索道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固定索道绳,在索道的起点和终点之间无立柱,索道绳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完全悬空。
缆车的总重量小于每根索道绳的允许极限受力重量。
两根缆绳的允许受力极限总重量大于缆绳所悬挂后缆车的总重量1倍以上。
索道起动后,两根缆绳同时同速率向上或向下移动,使得两根缆绳的移动速度一样。
索道由两根索道绳组成,其中一根为主索道,另一根为备用索道绳。
主索道或索道绳用来悬挂缆车,备用索道或索道绳有一个装置用来和缆车相连,在主索道绳发生故障后,由备用索道绳将其所悬挂的缆车悬挂在空中起到安全固定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十畅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十畅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55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跨座式单轨车辆防撞装置
- 下一篇:小卧车排泄物疏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