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舌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05818.4 申请日: 2008-05-04
公开(公告)号: CN101352515A 公开(公告)日: 2009-01-28
发明(设计)人: 颜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896 分类号: A61K36/896;A61K9/20;A61K9/48;A61K9/16;A61P3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69北京市丰***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舌癌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治疗舌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男性多于女性。据中国四所肿瘤医院及备地恶性肿瘤病理资料统计,舌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8%~1.5%,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0.5%~7.8%,占口腔癌的32.3%~50.6%,在口腔癌中居第一位,而且恶性程度最高,转移率最大,占人类恶性肿瘤死亡率的1%左右。舌癌可见于各年龄组,以40~60岁居多,30岁以下者甚少。中国舌癌发病的中位年龄在50岁以前,比欧美的偏早。男性患者较女性多,男女之比约为1.2~1.8∶1。舌癌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其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约为30%~50%。

舌癌多数为鳞癌,尤其在舌前2/3部位,腺癌较少见,多位于舌根部,舌根部有时也可发生淋巴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舌癌多发生于舌缘,其次为舌尖、舌背及舌根等处,常为溃疡型或浸润型。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快,浸润性较强,常波及舌肌,致使舌运动受限,使说话、进食及吞咽均发生困难。

因舌体具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液循环,并且舌的机械运动频繁,因此舌癌转移较早且转移几率较高。舌背或越过舌体中线的舌癌可以向对侧颈淋巴结转移;舌前部的癌多向颌下及颈深淋巴结上、中群转移;舌尖部癌可以转移至颏下或直接至颈深中群淋巴结,舌根部的癌不仅转移到颌下或颈深淋巴结,还可能向茎突后及咽后部的淋巴转移。舌癌还可发生远处转移,一般多转移至肺部。

舌癌的预防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要注意口腔卫生,做到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2、如有龋洞应早期填补,能修补利用的残冠、残根要及时处理,早些恢复牙齿的正常解剖形态。

3、磨改锐利的非功能牙尖和边缘嵴,使牙冠咬合面的牙尖和边缘嵴变成圆钝形,以防止损伤舌侧边缘组织。

4、发现良性病灶或癌前病变,如舌体部乳头瘤或糜烂性扁平苔藓等,应及时切除活检,或积极治疗,定期观察。

5、戒除吸烟、嗜酒等不良习惯,加强体质锻炼,改善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和有防癌、抗癌作用的新鲜水果,少食刺激性食物。

中医认为舌癌属“舌岩”、“舌疳”、“舌蕈”范畴。如《丹溪心法》与《疡科心得集》载:“肿突如泛莲,或状如鸡冠,舌本短缩,不能伸舒,言语时漏臭涎……甚至透舌穿腮、汤水漏出,是以又名翻花岩也。”《医宗金鉴》称:“舌疳,其症最恶,初如豆,次如菌,头大蒂小又名舌菌..…久久延及项颌,肿如结核,坚硬而痛,皮色如常,因舌不能转动,迭送饮食,故每食不能充足,……日渐衰败,百不一生”。

中医学认为舌癌的发生与心脾毒火郁结有关。因舌癌好发于舌中1/3侧缘,次为舌根、舌腹及舌背,舌尖最少。中医学认为“舌为心之茁”“心开窍于舌”。《灵枢·脉度篇》云:“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舌本属心,心脉系于舌根,故一般舌病多属于心火偏盛;脾脉络于舌旁,肝脉络于舌本,肾之津液出于舌下,故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所引起的病变,均可化火,火性炎上,致舌生溃疡。如情志不遂,心绪烦扰而致心火炽盛,思虑过度则伤脾,脾气郁结,日久化火,心脾郁火循经上行于舌,灼津成痰,阻塞经络,痰瘀互结而成本病。或因吸烟火毒熏烤。或阴虚火自内生,均使火毒瘀结,致生舌癌。《医宗金鉴》载:“此证由心脾毒火所致”。

中医将该病分为四种类型:

1)火毒瘀结型:舌的一侧出现结块,触之较硬,或伴溃疡、糜烂,合并感染时伴灼痛,有时流涎,口气腥臭,间有烦燥,便秘、溲赤、舌质红或红紫,苔薄黄,脉细弦。

2)心脾郁火型:舌部变厚,或为硬结,如菌如豆,或有糜烂,流涎秽臭,口渴喜饮,尿黄量少,舌淡苔黄,脉数。

3)热盛阴虚型:舌癌硬结不断增大,侵犯肌层或口底合并感染或因放疗后出现口腔粘膜糜烂、口咽干燥、烦燥发热、便秘溲赤、舌光质红紫,脉细弦数。

4)正虚毒瘀型:形体羸瘦,神疲倦怠,舌菌大如泛莲或口腔粘膜糜烂,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中医采用泻火清火、化瘀解毒、消肿散结的方药治疗此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舌癌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舌癌的中药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的:

当归5-10份       藿香叶5-15份    夜交藤10-15份

生地黄10-15份    黄芩10-20份     甘草20-30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58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