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6014.6 | 申请日: | 200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6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崔大付;陈兴;刘长春;张璐璐;李亚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0 | 分类号: | G01N33/50;G01N21/6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微流控 芯片 系统 | ||
1.一种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微流控芯 片、光源单元、进样单元、检测单元和通讯单元,其中,所述微流控 芯片通过光纤与光源单元连接,通过软管与进样单元连接,所述检测 单元连接于微流控芯片的正下方,所述通讯单元与检测单元、光源单 元、进样单元电连接;所述微流控芯片具有透光性,荧光物质和待检 测试样在微流控芯片中流动检测或静置检测,该微流控芯片包括一出 口、一沟道、至少一入口和至少一根光纤;该微流控芯片是玻璃-聚二 甲基硅氧烷PDMS-玻璃三层结构,光纤一部分位于PDMS层中,其余 部分悬于该微流控芯片之外,其中位于PDMS层中的光纤平行于所述 芯片层结构方向;该光纤的一端对准检测区域,另一端对准光源,微 流控芯片的检测区域对准检测单元中光电倍增管的检测窗口,激发光 通过光纤传输到微流控芯片的检测区域,激发光与检测单元中光电倍 增管检测窗口面相平行,其中所述PDMS层中制备了入口、出口和沟 道图形,在邻近出口处的沟道为检测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微流控芯片顶层的玻璃在PDMS入口和出口处打有孔洞,用于进样 和出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微流控芯片中的光纤用于导入激发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光源单元包括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及其辅助电路和软件,用 于提供激发光,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激发光通过光纤传输到微流 控芯片的检测区域,激发光与检测单元中光电倍增管检测窗口面相平 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进样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泵及其控制软件和电路,用于驱动流体样品 导入微流控芯片;所述控制软件和电路用于控制泵的开、关、流速以 及方向,所述泵采用两个泵分别用于导入荧光物质和待检测试样,或 采用一个泵将荧光物质和待检测试样混合溶液导入芯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检测单元包括光电倍增管、滤光片,以及检测用电路硬件和软件, 用于检测荧光物质受激后发射的荧光光强,该荧光光强间接反应待检 测物的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光电倍增管位于微流控芯片检测区域正下方,光电倍增管用于检测 微弱光信号;滤光片位于光电倍增管和微流控芯片之间,滤光片用于 过滤掉杂光,根据激发光和荧光波长选择滤光片,尽可能滤掉检测波 长以外的杂光,透过荧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通讯单元包括控制命令接受部分和检测结果信号输出部分,用于控 制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处理并输出检测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讯单元用于将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与电脑连接,通过电脑 控制该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工作,检测结果在电脑中显示;或者,
所述通讯单元可使该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单独使用,通过控制面 板、按键控制该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工作,检测结果在显示屏上显示; 或者,
所述通讯单元可使该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作为一个传感器单元应 用在无线传感网络中,通过信号控制该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工作,检 测结果通过信号无线传感网络发送到控制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系统还包括显示屏,控制面板和按键,所述微流控芯片、光源单元、 进样单元、检测单元和通讯单元安装在暗盒中,进样单元中的泵安装 在暗盒中或安装在暗盒外,显示屏和按键安装在暗盒外壳上,光源单 元、检测单元、进样单元和通信单元所涉及的电路及其硬件均安装在 暗盒中;所述光源单元、检测单元、进样单元、通信单元、显示屏、 控制面板以及按键均通过电连接,实现控制、检测、结果输出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601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