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垃圾转运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6305.5 | 申请日: | 2008-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0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尹志伟;贾云杰;边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9/00 | 分类号: | B65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54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垃圾 转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垃圾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城市垃圾处理中,从垃圾收集到最终处理中间环节需要建立垃圾转运站解决城市垃圾转运问题。目前,由于垃圾处理中没有实现全自动,也没实现全封闭运行,使得垃圾处理效率降低,并容易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垃圾转运系统目的在于提供一套从收集车进站卸料到压装完毕转运车出站,全部过程实现自动化控制,充分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避免周边环境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解决方案是:全自动垃圾转运系统包括垃圾压装机、料槽及推料装置、垃圾转运车及其控制系统构成,所述料槽及推料装置位于二层平台,垃圾压装机位于料槽下方,垃圾转运车与压装机同位于一层车间。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步骤包括:收集车上二层卸料平台将垃圾卸入料槽,料槽中推料装置将料送到料槽下方的垃圾压装机受料腔中,压装机将受料腔中垃圾直接压缩或压缩后送入转运车中。所有动作由控制系统完全实现自动化控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将最新领域引入到垃圾转运自动化过程中。
整个工艺过程控制系统分为三种方式:手动、自动和上位机远程控制。手动控制直接通过操作操作箱上按钮完成;自动控制不需人为干预,依靠各种传感器给出信号完成一系列动作。上位机远程控制实现非现场的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通过计算机界面进行远程控制。远程控制采用PLC控制,它主要用来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装置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过了逻辑控制的范围。它的优点:程序方便,现场可修改程序;安装简单,维修方便,采用模块化结构;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数据可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竞争;在扩展时,原系统只要很小变更;总之,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专门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制造的计算机。
所述料槽上方安装有自动喷淋装置,所述自动喷淋装置包括车位传感器和电磁水阀,以超声波传感器为车位传感器感应收集车停止卸料,电磁阀打开,喷淋降尘。
所述料槽还安装有料位传感器,以超声波传感器为料位传感器感应落料位置,决定推料装置的送料方向和压装机的动作。
所述压装机上还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有两个,分别安装于压装机底部支座和压装机推压装置竖梁上。
在垃圾压装机有称重功能,采取双重称重:底部支座上安装称重传感器,在垃圾压装机推压装置竖梁上安装称重传感器,使称重时料槽可随时接收收集车卸料和往压装机送料不受限制,保证了收集车的连续卸料。
在预压方式压装机中为保证称重的准确性,垃圾压装机与料槽采用橡胶圈密封连接,不能焊接。
所述二层平台上还安装有交通信号灯,指挥收集车选择卸料工位卸料。
所述一层车间还设置有交通信号灯和语音提示系统,指挥转运车对接和离开。
转运车对接时倒车限位接通信号和顶升装置顶升到位、落下到位信号采用行程开关,料槽双向推料装置左推、右推、前推、后退、防蓬堵装置伸出、收回和压装机锁紧、解锁、插销、提销、提板、插板、推压装置前进、后退等一系列动作到位信号均由接近开关给出。
系统中的设备配置:一套料槽可有一个或多个落料口,每个落料口下方配置一套垃圾压装机承接垃圾。料槽内可采用左右送料的双向推料装置或双层料槽上层纵向送料,下层左右送料的双向推料装置模式。转运车可根据垃圾转运量和运输距离选取适当的数量,转运车可采用一体式转运车或半挂式转运车。
为保证垃圾压装机在压装过程中无尘土外泄,压装机前端口嵌入转运车后端内侧,在压装机前端设橡胶密封圈,对接后转运车后端完全压住密封圈。转运车和压装机都设有污水收集系统,保证压缩过程中无污水横流现象。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使得垃圾在转运过程中自动化程度高,垃圾中转在密闭形式下进行,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适合我国国情。
附图说明
图1全自动垃圾转运系统工艺流程图。
图2全自控垃圾转运系统设备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中,全自动垃圾转运系统包括垃圾压装机、料槽及双向推料装置、垃圾转运车及其控制系统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63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