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复合图形靶板的瞄具零位走动数字化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6438.2 | 申请日: | 2008-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1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林家明;孙若端;何川;任建荣;张旭升;沙定国;赵维谦;周桃庚;陈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G1/54 | 分类号: | F41G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张利萍 |
地址: | 100081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复合 图形 零位 走动 数字化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复合图形靶板的瞄具零位走动数字化测量装置,其可用于红外和可见光瞄具的零位走动参数在室内环境下的高精度检测,属于光学精密测量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随着现代军事科技发展,红外、可见、微光瞄具已经成为武器系统中的常见设备,瞄具是轻武器系统的眼睛,瞄具的使用,使武器系统上了一个台阶,大大提高了武器系统全天候使用的综合效能,使武器系统具有观察距离远,瞄准速度快、射击精度高等优点。瞄具的零位走动是指瞄具与枪械的重复装卡误差和射击过程中的瞄准分划线的走动量,零位走动直接影响武器系统的射击精度和首发打击效果。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测试方法基本相同,无论是研制方、生产工厂还是对产品进行试验检测和实际使用者,大多数都是通过人眼目视对准加上主观判读实现瞄具的零位走动测试,针对红外、可见、微光多波段下的复杂光电瞄具还没有客观的高精度测量方法。
其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如专利“枪用瞄准镜零位校正仪ZL02258354.8”中所介绍:首先将枪械装卡到测试仪器的卡具上,在枪械的被测瞄具前方固定一个准直物镜。此时枪械瞄具可以观察到准直物镜中的分划板。在实弹环境实验前后,分别两次由枪械瞄具观察准直物镜中的分划板上读数值,换算出瞄具的零位走动量。
为了排除这种测量方法引入的人为主观判读误差,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进行判读。通常采用了图像增强(文献编号1008-0570(2007)08-1-0094-03)、直方统计(文献编号1000-1093(2007)10-1205-04)等方法,用来提高测量的精度。这些测量方法解决了微光瞄具零位走动的高精度测量方法,但是其装置无法完成红外波段瞄具零位走动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复合靶板的瞄具零位走动数字化测量装置,其可用于红外、可见光及微光瞄具的零位走动量在室内环境下的高精度检测。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复合图形靶板的瞄具零位走动数字化测量装置,其包括:光源1、复合图形靶板2、反射镜3、主反射镜4、卡具5、像分析器7、计算机8、温控模块9、机壳10;所述复合图形靶板2由光源1照明,依次通过反射镜3、主反射镜4后给出无限远的目标,在被测瞄具6上成像;所述被测瞄具6装卡于卡具5上。
包括光源1、复合图形靶板2、反射镜3、主反射镜4,用于生成红外及可见光图像,其中的光源1可以是可见光源,也可以是红外黑体。
还包括被测瞄具6、像分析器7、计算机8,用于测量带有目镜的被测瞄具6时,计算机8通过像分析器7采集视频信号,并经过软件进行图像处理;用于测量带有视频输出的被测瞄具6时,由计算机8直接采集视频信号,并经过软件进行图像处理。
温控模块9通过控制温度提高红外图像的信噪比;机壳10用于屏蔽外界的杂光干扰。
其中的复合图形靶板2由基板镂空制成,其图形由多个用于对准的图形构成。
使用光学角规作为标定零位走动偏转角度值的标准量具,实现对此装置的标定。
有益效果
本发明对比已有技术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可完成红外、可见、微光等多种瞄具的零位走动测试;
2)多个对准目标同时参与计算,降低了随机误差的影响,提高了系统测试精度;
3)采用多点对准目标靶,在被测瞄具分划板上产生多目标图像同时参与图像处理、计算精度高;
4)使用大口径反射镜,可实现多个瞄具同时装卡、提高测量效率;
5)采用屏蔽、温控的方法提高信噪比,提高数字图像处理精度;
6)测量过程可完全由计算机控制,计算结果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得出,排除人为干扰,是客观测量,测试速度快;
7)采用光学角规作为标定零位走动偏转角度值的标准量具,减小
了装置的系统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二中所述的复合图形靶板的示意图;
图3为打靶和环境实验前,测试装置采集到的瞄具对准图像的示意图;
图4为打靶和环境实验后,测试装置采集到的瞄具对准图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64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电控制电路
- 下一篇:一种紫外线条码的制作及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