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刀豆氨酸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6820.3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4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林;胡延雷;高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91/00 | 分类号: | C07C291/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31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豆 氨酸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刀豆氨酸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L-刀豆氨酸的合成工艺已被公知,这从文献BioorganicChemistry,1986,14:157~162中得到阐述。分别以氨基保护的L-蛋氨酸和L-高丝氨酸为原料,得到中间体N-苄氧羰基-L-高丝氨酸内酯,水解后以丙基或苄基对羧基进行保护,在低温下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得到L-2-[(苄氧羰基)氨基]-4-(P-甲磺酰基)丁酸丙酯,再与苯并异羟基肟酸反应得到L-2-[(苄氧羰基)氨基]-4-(苯甲酰胺氧基)丁酸丙脂,再进行水解得到L-副刀豆氨酸,L-副刀豆氨酸形成铜盐后与氰胺反应得到L-刀豆氨酸,总产率在35~41%。该方法反应条件苛刻,产率低。还有就是直接从刀豆中提取L-刀豆氨酸如文献《化学试剂》,1982,192~193、Anal Biochem,1977,77:149~151所描述。该方法存在步骤繁琐,提取时间长等问题,不适宜工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刀豆氨酸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步骤简便,反应时间短,产率高,适宜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其方法步骤为:
1、将N-Cbz-L-蛋氨酸在碘乙酰胺为内酯化剂和I2为引发剂存在下反应,再在酸性条件下回流。此反应N-苄氧羰基-L-蛋氨酸与碘乙酰胺的配比为1∶1~2摩尔,更优选1∶1~1.2摩尔,I20.01~0.02g,反应温度38~70℃,优选在40~60℃反应,反应时间62~80小时,优选70~72小时。
2、将步骤1中得到的产物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后,与卤化物混合,避光反应。碱性条件优选无机强碱如NaOH,卤化物优选丙基溴、苄氯,反应时间40~50小时,反应温度20~60℃。后再经调PH值、洗涤、减压蒸馏、干燥等过程得到L-2-(苄氧羰基)氨基-4-羟基丁酸丙脂。
3、将步骤2中得到产物溶于溶剂中与一定浓度的PBr3与溶剂组成的溶液微沸4~8h,经过洗涤、减压蒸馏等提纯后得到L-2-(苄氧羰基)氨基-4-溴代丁酸丙脂。
4、将步骤3中得到产物与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在有机碱的碱性条件下,DMF溶剂中,在60~100℃,,反应8~12小时,反应液溶于碎冰中析出固体,将所得固体在盐酸/乙醇中回流,再在盐酸中回流,旋去溶液得到L-副刀豆氨酸盐酸盐,溶于热的乙醇溶液,冷却析出晶体,醇洗得到L-副刀豆氨酸。
5、将L-副刀豆氨酸和氧化铜作用,生成其铜盐溶液,NaOH调节溶液PH至9,与氨氰在催化剂催化下于25~50℃反应40~60小时,向溶液中通入H2S气体5~10分钟,经过滤,蒸发浓缩。水/乙醇重结晶,析出晶体,乙醇洗涤,过滤得到L-刀豆氨酸。
本发明所述的溶剂为二氯甲烷,PBr3的二氯甲烷溶液浓度为0.5mol/L。
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碱为三乙胺。
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为ZnCl2。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步骤简便,反应提取时间短,产率高,适宜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通过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1、将N-苄氧羰基-L-蛋氨酸和碘乙酰胺按摩尔量配比为1∶1,I2的重量为0.01g~0.02g,加入三口烧瓶中,并加入溶剂乙醇-水(1∶1),50℃反应72h。加入0.1mol/L的柠檬酸溶液,105℃恒温回流4h。回流液用乙酸乙酯萃取,用0.5mol/L HCl,水,饱和NaCl洗涤,无水Na2SO4干燥,真空旋转蒸发除溶剂,粗品溶于乙酸乙酯/己烷(3∶2,V/V)溶液,放入冰箱中过夜,析出大量结晶,抽滤,干燥,得到白色针状晶体N-Cbz-L-高丝氨酸内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68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