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水氨氮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7192.0 | 申请日: | 200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2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赖永发;赖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祖明 |
主分类号: | C02F1/20 | 分类号: | C02F1/20 |
代理公司: | 萍乡益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益丽 |
地址: | 337000江西省萍乡市萍乡经***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分离器,尤其是涉及用于分离出废水中氨氮的分离器。
背景技术
化工、化肥、石化和焦化等行业是排放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工业大用户,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分离是上述工业废水最难处理的工序。目前,废水中氨氮分离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一种是物化法,它包括吹脱法、离子交换法、折点氧化法、湿式氧化法、化学沉淀法、膜过滤法和高温蒸发法,这种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处理效率低、处理成本高,实际应用推广价值不高;二种是A/O法,它包括A/O、A2/O和A2/O2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硝化反硝化的过程使废水中氨氮降解,但这种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曝气池基建投资大、运行成本高,运行操作条件苛刻,进水水质高求高(氨氮含量应小于300mg/L,COD指标小于1000mg/L),运行处理范围窄;第三种是国内外现行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方法,它是先将高浓度废水通过汽提或吹脱将废水中氨氮降到300mg/L以下,用A/O法进行处理,然后再用脱色法处理,这种方法虽然能使用高浓度废水中氨氮分离达到排放标准,但这种方法处理工序长,处理效率低,处理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废水中氨氮分离处理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废水中铵盐和游离氨比例随废水PH值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采用机械分离废水氨氮,且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的废水氨氮分离器。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废水氨氮分离器并联在脱氮池内,所述废水氨氮分离器包括壳体、转轴、分离斗、液体分布板、气体分布板,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管和液体进口管,在壳体侧面设置有气体进口管,在壳体底部设置有液体出口管,在壳体中心设置有转轴,在壳体内腔固定设置有至少一层液体分布板,在每层液体分布板下面的转轴上固定设置有带分离孔的分离斗,在分离斗中部的壳体内腔上固定设置有气体分布板,在气体分布板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分离斗呈圆锥形或螺旋管形,在液体分布板中间设置有液流孔,液流孔直径小于分离斗上端大开口直径。
本发明利用废水中铵盐和游离氨的比例随废水PH值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通过调节转轴转速,使废水通过高速旋转的分离斗后,从分离斗上的分离孔分散喷射出来形成细小水滴,水滴与从通气孔中喷出的压缩气体充分接触而进行雾化,将废水中的铵盐和游离氨分离出来并随压缩气体排出,从而达到分离废水中的氨氮作用。由于废水与压缩气体在高速旋转下多次充分接触并产生雾化,因而废水中氨氮分离效果好,分离效率高,本发明结构紧凑,安装操作方便,运行可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气体出口管2、轴承密封圈3、轴承4、转轴5、轴承座6、液流孔7、液体进口管8、液流分布板9、气体分布板10、通气孔11、分离孔12、分离斗13、壳体14、液体出口管15、气体进口管16、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将废水氨氮分离器并联在脱氮池内,所述废水氨氮分离器包括壳体13、转轴4、分离斗12、液体分布板8、气体分布板9,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管1和液体进口管7,在壳体侧面设置有气体进口管15,在壳体13底部设置有液体出口管14,在壳体中心设置有转轴4,转轴两端通过轴承3固定在轴承座5内,轴承座固定在壳体上下两端,在轴承座内上设置有轴承密封圈2,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内腔固定设置有三层液体分布板8,其它实施例中液体分布板具体要设置多少层应根据曝气量大小和曝气池深度来决定,在每层液体分布板下面的转轴上均固定设置有分离斗12,在每个分离斗中部的壳体内腔上均固定设置有气体分布板9,在位于气体分布板以上部份的分离斗侧面上设置有间隔交错分布的分离孔11,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分离斗呈圆锥形,大开口向上,分离斗上端用筋板(图中未标出)固定在转轴上,分离斗底部直接固定在转轴上,在分离斗底部设置有加强板16,另外分离斗也可设计成螺旋管形,在螺旋管侧面上同样设置分离孔,在液体分布板9中间设置有液流孔6,所述液流孔直径小于分离斗上端大开口直径,在气体分布板9上间隔交错设置有通气孔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祖明,未经赖祖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71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