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硫下料冷却环保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7316.5 | 申请日: | 200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1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兵;吴晓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海兵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C08J11/12 |
代理公司: | 南昌佳诚专利事务所 36117 | 代理人: | 闵蓉;杨献荣 |
地址: | 330013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冷却 环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轮胎回收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脱硫后胶粉的冷处 理装置及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废气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用废旧轮胎加工生产胶粉的过程中,当脱硫后的胶粉刚出罐时,温度可 达到200℃,此时胶粉在空气中氧的包围下极易发生火灾,影响胶粉质量,且在 脱硫罐卸料时都要排放尾气,而尾气中含水分,有少量胶粉颗粒、二氧化碳、 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以及苯、二甲苯等微量物质造成环境污染。人们希望能有 一种操作简便,能同时对刚出罐的胶粉进行冷处理并对排放的尾气进行回收净 化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脱硫下料冷却环保装置,在脱硫 卸罐时,同时将高温胶粉进行冷却和对排放的尾气进行回收净化。
一种脱硫下料冷却环保装置,由胶粉搅拌冷却器、关风机、旋风下料器、 饮风机、喷淋净化塔、传送管和料仓构成,其中,旋风下料器一端与关风机一 端连接,另一端同时连接两根传送管,其中一根传送管与胶粉搅拌冷却器连接, 另一根传送管与饮风机的一端连接,饮风机的另一端通过传送管与喷淋净化塔 连接,关风机另一端与料仓连接。
所述喷淋净化塔,由塔体、气体出口、内壁夹套、喷头、水进口、液位计、 排污口、水平衡口、水出口、观察孔、漏油口、水传输管构成,塔体顶部开有 气体出口,塔体内传送管伸入处固定安装有一个内壁夹套,该内壁夹套五面封 闭,下面敞开,内壁夹套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喷头,与喷头相同部位的塔侧 安装有水进口;塔体底部盛有吸收尾气的碱性液体,并在塔侧安装有液位计, 塔侧底部分别安装有排污口、水平衡口,水出口,在碱性液体表面的塔侧分别 安装有观察孔和漏油口,在塔侧水出口和水进口间安装有水传输管。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将脱硫罐卸料的高温胶粉与排放的尾气输送至脱硫 下料冷却环保装置,通过胶粉搅拌冷却器将高温胶粉进行冷却后,胶粉与尾气 经过传送管来到旋风下料器,旋风下料器与关风机将胶粉回收至料仓,尾气在 饮风机的负压风下,经过传送管来到塔体的内壁夹套,水传输管将塔体底部的 碱性液体从水出口传送至水进口,然后由喷头喷出,尾气分别两次经过喷头喷 出的液体,尾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与喷头喷出的液体反应后大部分生成油状物 质,浮在液体表面,小部分溶于液体,反应后的气体冲入塔体,在碰到碱性液 体表面后反弹,沿塔壁从气体出口冲出塔体。从观察孔可以看到,当碱性液体 表面油状物质过多时,打开漏油口,将表面油状物质排出,再从水平衡口补充 碱性液体,使碱性液体能重复循环利用,从液位计能计量出塔体内碱性液体的 体积,当塔体内碱性液体净化效果下降后,可从排污口将碱性液体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能同时对高温胶粉进行冷却和对排放的尾气 进行回收净化,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回收利用率高、尾气净化效果好等 特点,能过胶粉搅拌冷却器对高温胶粉进行冷却,保证胶粉质量,并通过喷淋 净化塔将碱性液体喷出,使尾气与碱性液体充分混合,大大提高了有害气体净 化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喷淋净化塔结构示意图,
其中,1 胶粉搅拌冷却器、2 关风机、3 旋风下料器、4 饮风机、5 喷淋塔、 6 传送管、7 料仓、51 塔体、52 气体出口、53 内壁夹套、54 喷头、55 水进口、 56 液位计、57 排污口、58 水平衡口、59 水出口、510 观察孔、511 漏油口、512 水传输管。
其中,为所排放尾气运动方向、为胶料运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脱硫下料冷却环保装置,由胶粉搅拌冷却器1、关风机2、旋风下料器 3、饮风机4、喷淋净化塔5、传送管6和料仓7构成,其中,旋风下料器3一 端与关风机2一端连接,另一端同时连接两根传送管6,其中一根传送管6与胶 粉搅拌冷却器1连接,另一根传送管6与饮风机4的一端连接,饮风机4的另 一端通过传送管6与喷淋净化塔5连接,关风机2另一端与料仓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海兵,未经张海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73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发送装置、光接收装置以及包括它们的光通信系统
- 下一篇:旱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