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程控制的方法、主设备和远端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8060.X | 申请日: | 200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1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盛焱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1/00 | 分类号: | H04M11/00;H04Q7/38;H04B5/00;H04L12/28;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控制 方法 主设备 远端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控制的方法、主设备和远端设备。
背景技术
利用“蓝牙”(Bluetooth)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蓝牙微微网络(Piconet)的建立是由两台以上蓝牙设备(如具有蓝牙通信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连接开始,最多由8台蓝牙设备构成;当一个微微网络建立时,只有一台为主设备,其他均为从设备;从设备可以是具有蓝牙通信功能的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空调、冰箱以及微波炉等设备。
人们在离开住处后,有时会需要远程控制家里的蓝牙从设备,例如控制空调的开启、冰箱的温度调节、或者通过摄像头监控住处室内情况。但是,蓝牙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电技术,有效通信距离一般可达10米,无法支持远程通信。所以,要对蓝牙从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只能通过某种手段来传递控制命令和数据。
目前,远程控制家电的相关技术,大多利用电话线路直接输入数字按键来控制家电的开启/关闭,对于一些远程监控(比如用户使用移动手机监控办公室情况)就很难实现。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人传递信息。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无线通信技术,希望能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完成对家用电器的远程控制。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无线通信只能进行端到端的通信,很难实现一对多台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控制的方法,能够实现对多个终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远程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远端设备根据映射表下发的控制从设备的命令;
将所述命令转化成所述从设备可识别的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从设备执行。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控制的主设备,支持一个控制设备对多个终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控制的主设备,所述主设备与远端设备通过公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与从设备组成蓝牙微微网络、通过蓝牙信号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包括:
接收命令单元,用于接收远端设备根据映射表下发的控制从设备的命令;
转发命令单元,用于将所述命令转化成所述从设备可识别的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从设备执行。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控制的远端设备,支持一个控制设备对多个终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控制的远端设备,所述远端设备与主设备通过公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设备包括:
发送命令单元,用于根据映射表发送控制从设备的命令给主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远程控制的方法、主设备和远端设备,将无线通信网络与蓝牙微微网络结合在一起,远端设备将控制命令通过公用通信网络发送给主设备,再通过主设备将该命令下发给从设备,从而达到对蓝牙微微网络从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目的,突破了蓝牙技术仅能用于短距离通信的局限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远程控制的方法,通过公用通信网络承载蓝牙命令,进而实现对蓝牙微微网络进行远程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程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远程控制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远程遥控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远程监控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程控制的主设备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程控制的主设备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程控制的远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程控制的远端设备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克服现有蓝牙技术仅限于短距离通信的局限性实现一对多的远程控制,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控制的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远程控制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远程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接收远端设备根据映射表下发的控制从设备的命令;
12、将所述命令转化成所述从设备可识别的控制命令,发送给所述从设备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80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棒状快餐米饭
- 下一篇:一种锁芯可空转的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