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及相关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8554.8 | 申请日: | 2008-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1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育荣;郭俊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9G3/3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相关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相关驱动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具有数据写入同步控制机制的双源极驱动电路的液晶显示装置及相关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平面显示器,其具有外型轻薄、省电以及无辐射污染等特征。液晶显示装置的工作原理利用改变液晶层两端的电压差来改变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用以改变液晶层的透光性,再配合背光模块所提供的光源以显示图像。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装置利用多条数据线与多条栅极线执行对多个像素单元的信号电压写入操作。对低解析度的液晶显示装置而言,因每一个像素单元的宽度较大,所以可使用单一源极驱动电路提供每一条数据线所要馈入的数据信号。但对高解析度的液晶显示装置而言,因每一个像素单元的宽度较小,所以通常使用两源极驱动电路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两侧,分别用以提供奇数数据线及偶数数据线所要馈入的数据信号。
图1为公知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包含栅极驱动电路110、第一源极驱动电路120、第二源极驱动电路150、液晶显示面板190、数据处理接口电路199、多条栅极线GL1-GLm、及多条数据线DL1-DLn。栅极驱动电路110耦合于多条栅极线GL1-GLm,用以提供对应栅极信号至每一条栅极线。第一源极驱动电路120耦合于多条奇数数据线DL1、DL3…DLn-1,用以提供对应数据信号至每一条奇数数据线。第二源极驱动电路150耦合于多条偶数数据线DL2、DL4…DLn,用以提供对应数据信号至每一条偶数数据线。数据处理接口电路199耦合于第一源极驱动电路120及第二源极驱动电路150。输入至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图像数据信号Sdata先经由数据处理接口电路199的数据析出及降频处理,用以产生奇数数据信号Sdata_odd及偶数数据信号Sdata_even,再将奇数数据信号Sdata_odd馈入至第一源极驱动电路120,及将偶数数据信号Sdata_even馈入至第二源极驱动电路150。
换句话说,第一源极驱动电路120只接收图像数据信号Sdata的奇数数据信号Sdata_odd,第二源极驱动电路150只接收图像数据信号Sdata的偶数数据信号Sdata_even。第一源极驱动电路120执行奇数数据信号Sdata_odd的信号处理,用以产生对应数据信号馈入至多条奇数数据线DL1、DL3…DLn-1。第二源极驱动电路150执行偶数数据信号Sdata_even的信号处理,用以产生对应数据信号馈入至多条偶数数据线DL2、DL4…DLn。因此在公知液晶显示装置中,需要利用数据处理接口电路执行图像数据信号的数据析出及降频处理,才可进行图像显示操作。然而当液晶显示面板的解析度越高,或图像数据信号的灰阶数越多,则数据处理接口电路就需要设计更多的级数以快速执行图像数据信号的数据析出及降频处理,所以液晶显示装置就要耗用相当的边框面积以设置数据处理接口电路,此外,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操作中,功率消耗也会显著提高。
发明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公开一种基于具有数据写入同步控制机制的双源极驱动电路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第一组数据线、第二组数据线、多条栅极线、栅极驱动电路、第一源极驱动电路、第二源极驱动电路及多个像素单元。第一组数据线用以接收第一组数据信号。第二组数据线用以接收第二组数据信号。每一条栅极线接收相对应的栅极信号。栅极驱动电路耦合于所述多个栅极线,用以提供所述多个栅极信号。第一源极驱动电路耦合于第一组数据线,用以于接收第一组数据信号及第二组数据信号后,将第一组数据信号传送至第一组数据线。第二源极驱动电路耦合于第二组数据线,用以于接收第一组数据信号及第二组数据信号后,将第二组数据信号传送至第二组数据线。每一个像素单元耦合于对应数据线及对应栅极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85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ZigBee无线技术的水环境监测节点
- 下一篇:天线和天线馈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