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9467.4 | 申请日: | 200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4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关琢巳;内田浩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装置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装置,已知有如下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即 在相互对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层,在一个点区域内具有透 过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在施加选择电压时和未施加选择电压时的任 一情况下,透过显示区域的液晶层的相位差被设定成大于反射显示区域的 相位差(专利文献1)。由此,可以提高透过模式时的显示亮度,改善辨 识性。
进而,已知有半透过型IPS(In Plane Switching)方式的液晶显示装 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在一个像素内具有反射显示部和透过显示部,在与反 射显示部对应的部分具有相位板,反射显示部的液晶层的延迟 (retardation)为四分之一波长,相位板的延迟为二分之一(专利文献2)。 由此,可以实现与透过型IPS方式同等的宽视场角。
专利文献1:特开2004-44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5-338256号公报
在上述以外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当在由上下一对基板构成的单元内形 成相位差层(相位板)时,理想的是在整个形成区域为相同的厚度(层厚)。 但是,实际上当以与反射显示区域(反射显示部)相对应的方式形成图案 时,在形成区域的端部层厚容易发生变化。在相位差层层厚发生变化的部 分,无法得到如同设计值的相位差值(延迟值),产生用安装在单元表面 的偏振片无法吸收的光。即,有在该部分出现漏光、对比度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作为以下的实施方式或应用 例可以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的液晶装置,具有:一对基板;液晶层,由上述 一对基板夹持;显示区域,排列有多个具备透过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 的像素;和相位差层,按照跨过多个上述像素的上述反射显示区域的方式, 以带状设置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任一方;上述带状的相位差层的端部位于 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
根据该结构,在一对基板的任意一方,按照跨过多个像素的反射显示 区域带状设置的相位差层,层厚容易发生变化的其端部位于显示区域的外 侧。因此,可以减轻由相位差层的层厚变化引起的光漏在显示区域的外周 部的发生。由此,可以提供减轻了在显示区域的外周部由光漏导致的对比 度的降低的液晶显示装置。
[应用例2]在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中,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设置 有非可视区域,上述带状的相位差层的端部可以位于上述非可视区域内。
由此,带状的相位差层的端部位于对显示没有用的非可视区域内,所 以即便产生由相位差层的层厚变化导致的光漏,也可以成为实质上难以辨 识的状态。
[应用例3]在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中,优选在上述非可视区域设置 有由遮光性材料形成的遮光膜。
由此,在该端部,即便出现相位差层的层厚变化,也会由遮光膜遮光, 所以可以防止光漏。
[应用例4]在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中,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配设 有至少一个虚拟像素,上述带状的相位差层的端部可以位于配设有上述虚 拟像素的虚拟像素区域内。
由此,带状的相位差层的端部位于对显示没有用的虚拟像素区域内, 所以在该端部,即便产生由相位差层的层厚变化导致的光漏,也可以成为 实质上不对显示产生影响的状态。
[应用例5]本应用例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搭载有上述的液晶装 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搭载有在显示区域的外周部对比度的降低得到减轻 的液晶装置,所以可以提供具有出色的显示质量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液晶装置的构成的概略俯视图,(b)是(a)的用H -H’线剖开的液晶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液晶装置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表示像素的结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4(a)是图3的用A-A’线剖开的剖视图,(b)包括X轴方向的 非可视区域的剖视图。
图5(a)以及(b)是表示相位差层的配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6是表示作为电子设备的移动型电话机的概略立体图。
图7(a)以及(b)是表示变形例的相位差层的形状的概略俯视图。
图8(a)以及(b)是表示变形例的相位差层的配置的概略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94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FM调谐器
- 下一篇:聚丙烯材料官能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