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质隔间墙、轻质隔间墙制造方法及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0125.4 | 申请日: | 2008-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林柏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柏寿 |
主分类号: | E04B2/72 | 分类号: | E04B2/72;E04C2/26;C04B28/00;C04B14/06;C04B18/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 静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间 制造 方法 施工 | ||
1.一种轻质隔间墙,由多个毗邻的隔间平板状片材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平板状片材主要由20%~60%的水泥、30%~70%的细砂、2%~20%的竹节状短纤维,及30%~50%的轻骨材粒状材料,组成厚5~15厘米的片材,且该片材至少在其纵长两侧的中央,各设有至少一纵槽,供隔间工程中接受稠状结合材料的填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隔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的长度为1.8~5.0米,宽度为0.4~1.0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隔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的纵长两侧的边缘设有一倒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隔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有0.5~2.0厘米长的多个玻璃纤维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隔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骨材粒状材料为高粘土发泡陶粒,且其比重在0.3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隔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两侧边缘具有至少一垂直于所述纵槽的浇口。
7.一种制造轻质隔间墙平板状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混合并搅拌20%~60%的水泥、30%~70%的细砂、30%~50%的轻骨材粒状材料、2%~20%的竹节状短纤维及水;
(2)在大致矩形的槽中,注入经前一步骤搅拌完成的稠状原料并等待其干涸为至少厚40厘米的半成品;
(3)用多个彼此平行且至少间隔5厘米的切刀组,同时切割半成品获得多个厚5厘米以上的片材,并同时对各成品的两侧中央研磨,使各成品的两侧形成纵向延伸的纵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轻质隔间墙平板状片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1)步骤可另添加至少长0.1厘米的玻璃纤维丝、和/或发泡剂、和/或减水剂;第(3)步骤中还包括对各成品的两侧边缘研磨以形成倒角。
9.一种轻质隔间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选取至少厚度与长度相同的轻质平板状片材,该片材的纵长两侧中央各具有一延伸的纵槽;
(2)沿隔间处的天花板上固定ㄇ形长条状夹件,并使该夹件的开口向下且设置有一弹性体;
(3)毗邻竖立各片材并使其上缘各嵌入ㄇ形夹件内;
(4)在各片材底缘锁设支撑件,用以调整各片材的高度;
(5)夹固踢脚板于片材下方的正反两面,并使踢脚板紧贴着地板;
(6)在每两片材邻接处上方设一浇口,并于该浇口浇注稠状连接物,使充满各片材两侧的纵槽及各片材底缘与地板间的间隙,并等待其固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轻质隔间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1)步骤中应用主要以水泥、沙与轻骨材混合预注,且经切割研磨的成品为片材;第(2)步骤中应用橡胶垫为弹性体;第(4)步骤中应用螺丝为支撑件;第(6)步骤中应用水泥砂浆为稠状连接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柏寿,未经林柏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012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