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入空气流量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0341.9 | 申请日: | 200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9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齐藤孝行;五十岚信弥;余语孝之;小林千寻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1L19/14 | 分类号: | G01L19/14;F02D41/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入 空气 流量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内燃机的吸气流量测量用的发热电阻体式的空气流量测量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内燃机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内燃机用的流量测量技术公知的是发热电阻式空气流量测量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其是利用发热电阻体获得的热量与流入流量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的装置,为能够直接测量发动机的燃烧控制所必须的质量流量,特别是作为汽车的空燃比控制用的流量计而被广泛地使用。
另外,检测吸气管内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具有半导体的压力检测部,一般采用的是使用压力导入管的方式(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作为与本发明最接近的公知技术,表示了将发热电阻体式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与使用压力导入管的压力检测装置进行一体化的例子(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35230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9239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064059号公报
进年,使用电子控制燃料喷射系统的汽车得到普及。在这种情况下,在发动机室的内部紧密配置有各种传感器及控制器。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将各种传感器、控制器及用于控制它们的控制单元等互相连接起来的电气配线也复杂地装在其中。
因此,希望通过使多个传感器及控制器一体化而谋求减少零件数目,例如使所述发热电阻体式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与半导体压力变换器一体化,共用连接器的方法等就是其中一个例子,由此,可以减少向车辆安装的零件数目,简化电气配线。
另外,压力检测装置的压力导入管一般由细管构成。这是因为若压力检测部混入了灰尘、水等,则在压力检测上会出现误差。因为压力检测部由半导体式的硅膜片(silicone diaphragm)构成,所以构造非常小。因此,压力导入管必须是灰尘、水等难以进入的构造。
另一方面,若压力导入管是细管,则假如管内混入了水,则容易产生水膜或结冰等,是压力检测精度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内燃机的吸气管上游设置有空气净化器,将除去大气中的灰尘等后的空气送入发动机内。但是,空气净化器的吸尘能力并不完备,细小的灰尘成分等会通过空气净化器由吸气管被吸入发动机内。因为压力检测装置的压力导入管在吸气管内是暴露于吸入空气中而设置的,所以会产生上述的灰尘等的侵入。
另外,水被空气净化器的过滤器捕获,但水分会渗入过滤器中,在超过过滤器的允许量时会排到吸气管内。该排出的水有可能流到压力导入管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吸入空气压力检测装置一体化的吸入空气流量测量装置的构成。
为应对上述课题,着眼于为了将空气流量测量装置插入吸气管内而在吸气管上设置的插入孔(开口部)出形成的、吸气管路构成部件与空气流量测量装置间的间隙(空隙)。例如,在发热电阻体式的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中,除流量检测元件外,由于以感温电阻体及支路通路也形成一体化的构造而插入到吸气管内,所以成为比压力导入管大得多的构造。
在空气流量测量装置的插入部周围必然产生间隙,虽然间隙本身的尺寸很小,但是若考虑空气流量测量装置的插入部全周的间隙,则可得到很大的开口面积。在间隙上结上一层水膜等的概率虽然和现有的压力导入管基本相同,但是在全周的间隙上都结上一层水膜的概率却变得很低。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的间隙并不必须在全周上都设置,只要可以检测出压力,只要是不会在整体上都结上一层水膜的间隙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局部上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与吸气管部分接触的间隙。
为了上述那样从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与构成吸气管路的吸气管路构成部件间的间隙导入压力,优选的是形成在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主体上的压力导入部的开口位置从吸气管的径向看去时,位于由吸气管路构成部件构成的吸气管路内壁面的外侧的间隙部。在此,在插入孔(开口部)的部分不存在吸气管路内壁面。因此,在插入孔(开口部)的部分,将周方向两侧的吸气管路内壁面沿其形状延长,定义以该延长线为基准比吸气管路内壁面更偏向外侧的位置就可以。
另外,优选的是形成在空气流量计主体上的压力导入管部的由管路构成的导入路在设置于吸入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主体外壁面上的凹部临时开口。这是为了防止在空气流量计外壁面上容易附着灰尘等附着物而妨碍压力导入的情况。
并且,优选的是上述凹部在吸入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主体上被配置成位于吸气流的下游侧。这是因为在空气冲撞到空气流量计主体时,会产生动压的影响及空气紊乱的影响,使压力难以正确导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03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压喷流式热风表干炉
- 下一篇:车载道路清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