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移式电动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1227.8 | 申请日: | 200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8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友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牧田 |
主分类号: | B25F5/00 | 分类号: | B25F5/00;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雒运朴;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移式 电动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可拆装的电池组件为电源的可移式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在以可拆装的电池组件为电源的可移式的电动工具中,有时会在电 动工具的动作中电动工具和电池组件相对的振动,因而电动工具和电池组 件受到损伤。或者,有时会在电池组件的输出端子和与其连接的电动工具 的连接端子之间产生接触不良。
针对上述的问题,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电池组件的插入口内与电池组 件相抵接的位置上设置有伸缩自如的弹性体的技术。而且,具体说明了根 据该技术,可以防止电池组件的振动,从而能够防止由于振动的摩擦热而 使电动工具和电池组件产生热变形。
另外,专利文献2中还记载有预先设置有可滑动的电动工具的连接端 子,从而可使电动工具的连接端子与电池组件一起振动的技术。而且,具 体说明了根据该技术,能够防止在电动工具和电池组件的端子之间产生接 触不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966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97312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当随着弹性体的变形而使电动工具和电池组件 相对地位移时,由于电动工具的连接端子和电池组件的输出端子相对地位 移,因此,易于在两端子之间产生接触不良。另外,还存在拆装电池组件 时弹性体易受到损伤的问题。
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在电动工具的动作中电动工具和电池组件依然 相对地振动,因此有时会因其振动使电动工具和电池组件受到损伤。特别 是,当电池组件连续受到较强的振动时,有时还会发生电池组件内的电池 元件和电路受到损伤的问题。其结果是,发生电池元件早期劣化这样的问 题和漏电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即,其不会 导致电动工具和电池组件的端子之间的接触不良,并且防止电池组件在电 动工具的动作中振动。
根据本发明而实现的电动工具,其是将可拆装的电池组件作为电源的 可移式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使工具进行动作的电动机、容纳 上述电动机的壳体、由上述壳体所支承的弹性体、以及由上述弹性体所支 承的电池组件保持体。而且,上述电池组件保持体上设置有:卡合部,其 与电池组件的外壳可拆装地卡合;以及连接端子,其与由上述卡合部所安 装的电池组件的输出端子电连接。
在该电动工具中,容纳电动机的壳体和保持电池组件的电池组件保持 体之间配设有弹性体,电池组件保持体通过弹性体而成为与壳体连接的构 造。由此,在电动工具的动作中即使在壳体产生振动,也能够防止该振动 传播到电池组件保持体和电池组件。由于电池组件保持体和电池组件没有 相对的较强的振动,因此设置于电池组件保持体的连接端子可以连续地与 电子组件的输出端子接触。
根据该电动工具,不会导致电动工具和电池组件的端子之间的接触不 良,从而能够防止在电动工具的动作中电池组件振动。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动工具中,上述壳体具备:容纳上述电动机的壳 体主体部、以及从该壳体主体部伸出的手柄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 上述电池组件保持体隔着上述弹性体与上述手柄部的前端连接。
根据该电动工具,由于电池组件保持体配置于手柄部的附近,因此即 使电池组件保持体相对于壳体摇动,操作者受到来自电动工具的力也没有 较大的变化。操作者能够容易地连续地把持电动工具。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动工具中,上述弹性体被上述壳体或者电池组件 保持体所围绕。
根据该电动工具,防止由于弹性体与外部物体的接触而造成损伤。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动工具中,上述壳体和电池组件保持体中的一方 形成有突出部,并且另一方形成有被上述突出部插入的插入孔。而且,优 选地,上述突出部和上述插入孔中的一方的侧面形成有凸缘部,并且另一 侧面形成有容纳该凸缘部的沟部。并且,优选地,上述弹性体介于上述凸 缘部和沟部之间。
根据该电动工具,电池组件保持体被连接成可相对于壳体在各个方向 位移。由此,能够显著地防止振动从壳体向电池组件保持体传播。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动工具中,上述弹性体是由具有橡胶弹性的高分 子材料所形成的。另外,具有橡胶弹性的高分子材料不限定于橡胶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牧田,未经株式会社牧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12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激光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