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路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1504.5 | 申请日: | 2008-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0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蔡东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H01L27/12;H01L23/544;H05K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路 应用 液晶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线路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标示图案的线路。
背景技术
将驱动芯片设置于液晶显示器中的方法包括胶带自动黏着法(tapeautomated bonding,TAB)和玻璃载芯片法(chip-on-glass,COG)等等。
TAB技术是将驱动芯片置于TAB胶带上,然后再将TAB胶带与液晶显示面板的电极垫连接。COG技术是将驱动芯片直接与液晶显示面板的电极垫连接。后者比起前者有占用空间较小以及低成本的优点。
请参照图1,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正视图,为方便理解及说明,部分区域以透视方式呈现。
液晶显示面板1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21以及夹设于其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包括基底11、内部导线12以及外部导线15。内部导线12以及外部导线15构成测试线路而位于基底11上。驱动芯片16位于基底11上,驱动芯片16藉由输出电极垫13和输入电极垫23分别与内部导线12以及外部导线15电性连接。
内部导线12具有测试部14,一般而言,测试部14被暴露出来,探针电极在测试操作时,经由测试部14而与内部导线12电性连接。内部导线12将主动区A的扫描线(或信号线)与电极垫13连接。主动区A即为通称的显示区域。
通常在内部导线12之间的区域或空间,会对应标示有线路的信息,以用于测试时了解哪一条内部导线12对应的信号信息为正确的或是失误的。然而,鉴于内部导线12之间的区域或空间为有限的,故将线路的信息标示上去时有一定的难度。此外,若为了增加内部导线12之间的区域或空间大小利于线路的信息标示,而减少内部导线12的宽度,便会增加了导线布局的困难或是信号传递的不稳定。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路,该线路本身即具有标示的功能,便于工艺中或后的电性、物性或几何方式检测之用,此外可有效利用线路安排(layout)空间。
本发明所提供的线路包括:一内部导线及一外部导线。内部导线的一部分由至少一标示图案(pattern)构成,其中标示图案包括数字、文字或运算符号。基底具有一标示区,内部导线位于该标示区的部分直接被形成为标示图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线路。
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芯片、一第二基板以及一液晶层。第一基板包括一基底以及上述线路位于该基底上。芯片与该内部导线以及该外部导线电性连接。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以及该第二基板之间。
如本发明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因为电路本身即具有标示的功能,便于工艺中或后的电性、物性或几何方式检测之用,此外可有效利用线路安排(layout)空间。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正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沿图2的剖面线I-I’绘制的液晶显示面板剖面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沿图2的剖面线I-I’绘制的液晶显示面板剖面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沿图2的剖面线I-I’绘制的液晶显示面板剖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液晶显示面板
10:第一基板
11:基底
12:内部导线
13:输出电极垫
14:测试部
15:外部导线
16:驱动芯片
17:保护层
19:输出电极
20:框胶
21:第二基板
22:输入电极
23:输入电极垫
24:液晶层
25:线路
31:第一导线
32:绝缘层
33、33’:第二导线
34:保护层
35:导电层
40:外部导线
50:软性电路板
A:主动区
D:标示区
E:外部区
H1、H2、H’、H”:接触洞
O1、O2: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正视图,为方便理解及说明,部分区域以透视方式呈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15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