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由协作网络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1907.X | 申请日: | 2008-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6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君;张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2/2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100080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由 协作 网络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路由协作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客户端模块组,位于应用层与TCP层之间,用于提供不同的网络性能优化与路由协作策略;
服务器端模块组,用于分析所管理节点域内的底层基本拓扑情况,管理转发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由协作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模块组还包括:
客户端路由功能模块,通过对转发节点的性能进行探测,提供不同的网络性能优化与路由协作策略;
服务性能检测模块,用于对需要路由协作网络系统进行网络性能优化的应用程序,进行备用路径连接探测和原始路径性能监测,并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由协作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路由功能模块中,路由协作网络客户端启动后,客户端路由功能模块通过哈希算法得到自己的路由协作网络地址,从而获取转发节点集,并对转发节点集进行路径性能探测;
在本地形成路径数据库,同时删除转发节点集中无法满足性能要求的节点,并将该表上传至服务器保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由协作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包括路径独立性探测、有效带宽探测与稳定性探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由协作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服务性能检测模块,对需要通过路由协作网络系统进行网络性能优化的应用程序,进行备用路径连接探测和原始路径性能监测,当应用程序的目的连接发生性能劣化后,路由协作网络客户端依据不同的优化策略,将发往该连接目的IP的数据包转发至备用路径,并监测原路径的性能恢复情况,在稳定恢复后将业务从备用路径切换至原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由协作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采用振荡抑制算法,来避免网络性能不稳时所产生的频繁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由协作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端模块组还包括:
服务器端路由功能模块,用于发送探测请求,分析所管理节点域内的底层基本拓扑情况;
节点管理功能模块,用于管理转发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由协作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端路由功能模块周期性在后台通过向客户端节点发送探测请求,分析所管理节点域内的底层基本拓扑情况,对相互之间有独立连接、有效带宽较高的节点对优先聚簇,归为同一域进行管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由协作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管理功能模块依据路由协作网络客户端提交的处理能力与带宽性能指标划定节点的层次,并根据其路由协作网络地址分配相应的域和转发节点;
若路由协作网络客户端完成对转发节点表的更新后,返回服务器端保存的节点数少于原始分配数,服务器通过节点管理功能模块,在相邻域内进行调节,补充新的转发节点进入列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由协作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路由协作网络系统的总体结构,依据终端主机的处理性能、出口带宽进行划分,将整个节点网分为三层:
顶层Overlay节点层为路由协作网络系统在各个ISP的自治域域内部署的高性能宽带服务器,提供系统节点信息维护与转发服务;
二级Overlay节点层为使用路由协作网络系统的高性能用户节点,它们不仅利用路由协作网络系统优化网络性能,同时也协助路由协作网络服务器进行业务转发;
三级Overlay节点层为使用路由协作网络系统的普通用户节点,它们中部分不满足系统转发性能要求的节点则只接受路由协作网络系统提供的服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路由协作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网中,各层的Overlay节点,同一域内的节点可以进行相互转发,同时也可以通过管理该域的上层节点进行转发。
12.一种路由协作网络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路由协作网络系统组网;
B.客户通过路由协作网络系统发起业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190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收PP的增韧方法
- 下一篇:废气引射排尘装置及其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