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向预成型编织件及其三维整体编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2377.0 | 申请日: | 200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6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国;阚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阚玉华 |
主分类号: | D04C1/00 | 分类号: | D04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贺华廉 |
地址: | 100088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向 成型 编织 及其 三维 整体 方法 | ||
1.一种多向预成型编织件,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成型方向的组成部分,且编织件内部的纤维束沿不同的成型方向贯穿于各组成部分之中,形成一个连续不分层的三维整体网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同成型方向的组成部分相交的位置,具有一个透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预成型编织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成部分包括一个平板与一个圆管,所述的平板一侧与所述的圆管相交,所述的平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的圆管内部通过所述的平板与所述的圆管相交处的透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预成型编织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成部分包括至少两个圆管,每两个相交的圆管的相交处形成的透孔使该两个圆管内部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预成型编织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组成部分是圆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预成型编织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组成部分是任何截面形状的管。
6.一种多向预成型编织件的三维整体编织方法,所述的多向预成型编织件包括至少两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的成型方向各不相同;
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交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编织方法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两个相交的组成部分的成型方向以及成型方向的顺序:
确定其中一个组成部分的成型方向为第一成型方向,另一组成部分的成型方向为第二成型方向;具有第一成型方向的组成部分称为第一组成部分,具有第二成型方向的组成部分称为第二组成部分;
步骤二、确定理论交线位置:
所述的理论交线是一条封闭曲线,对应于两个组成部分的交线边缘位置;
步骤三、确定理论交线的引线区与加线区:
假设在理论交线某一位置沿第一成型方向有一条平行射线,若该射线在该位置处是由理论交线的外部到达理论交线的内部,则该位置属于引线区;若该射线在该位置处是由理论交线的内部到达理论交线的外部,则该位置属于加线区;
步骤四、编织第一组成部分:
按照第一成型方向编织第一组成部分,若到达理论交线的引线区位置,则将该位置处的纤维束引出,并留下引出端;若到达理论交线的加线区位置,则将预先准备的新的纤维束添加到该位置,并参与到第一组成部分的编织中去,所述的新的纤维束还留有预留端;然后,继续编织至完成第一组成部分的编织,并在理论交线处形成一个透孔;
步骤五、转换编织方向,编织第二组成部分:
使用引线区引出的纤维束的引出端以及加线区增加的纤维束的预留端,按照第二成型方向编织第二组成部分;直至完成第二组成部分的编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向预成型编织件的三维整体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初步确定理论交线的位置以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第一组成部分的编织参数以及理论交线的位置,计算第一组成部分上经过理论交线的纤维束数量;
2)视需要调整理论交线的周长大小,使该理论交线上所能提取的纤维束的数量正好满足编织第二组成部分所需的纤维束的数量;如果该理论交线上所能提取的纤维束的数量多于编织第二组成部分所需的纤维束数量,则需设计减小理论交线的周长大小;如果该理论交线上所能提取的纤维束的数量少于编织第二组成部分所需的纤维束数量,则需设计扩大理论交线的周长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向预成型编织件的三维整体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在步骤二中扩大了理论交线的周长大小,则在步骤五中,在编织第二组成部分时的开始几步,使编织的花节先贴附在第一组成部分的表面形成,待到达两部分的交线处后再贴附在第二组成部分表面进行编织;如果在步骤二中减小了理论交线的周长大小,则在步骤五中,在编织第二组成部分前,先使用工具对透孔边缘进行挤扩,使透孔尺寸达到满足第二组成部分的尺寸要求后,再插入芯模并开始编织第二组成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向预成型编织件的三维整体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组成部分与第一组成部分相交处形成有舌部,则步骤五细分为以下步骤:
将理论交线上留出的纤维束的引出端和预留端逐步增多地参与到第二组成部分的编织中来,以便先编织出所述的舌部,使舌部的端缘形状与第二组成部分的横截面相同,再在舌部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组成部分的编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阚玉华,未经阚玉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237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油耗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三筒同心竖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