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稳态直度检测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2589.9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1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梁祖德;杨启华;吴宗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5 | 分类号: | G01B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100102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态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材直度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稳态直度检测尺。
背景技术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需要使用大量管材,包括输油管、采油套管等,这些管材用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运输的各个领域中。同时,在加工、拣选和使用的过程中,对管材的直度有严格的要求。由于石油、天然气的特殊性,加之运输管路长,因此超过许可范围的任何细小直度误差都有可能给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运输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或重大损失。
有鉴于此,在石油、天然气生产行业对所需管材需要进行严格检测。目前国内的检测标准主要依据美国石油协会API 5CT的《套管和油管规范》进行。该规范要求在生产中使用的套管和油管必须进行端部直度检测。
现有的管材端部直度检测主要是使用长度为1.8米或大于1.8米的直尺进行,直尺与被测管材的切点应位于距离管材端部1.5米处。测量时,将直尺的一端与管材弧面贴合,力争使直尺与管材尺与管材的接触线和管材的中心轴线平行,此时可以利用量具测量直尺另一端部与管材弧面间的垂直距离,此距离即为待测管材的直度数值。但在实际测量中这种方法存在较大缺陷:首先,由于普通直尺没有固定装置,只能简单地贴放在管材的弧面上,很难保证直尺与管材的接触线和管材的轴线平行,如果直尺与管材轴线不平行就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使测量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另外,在测量过程中普通直尺会在管材的圆弧形表面发生滑动,需要测量人员反复调整直尺位置,增加了测量操作的难度并且很难保证测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稳态直度检测尺。这种直度测量尺可以非常容易的被固定在待测管材上,并且在测量过程中与待测管材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使测量操作简单,并且可有效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自稳态直度检测尺主要由量杆、套装在量杆一端的基准体构成,基准体的下表面为基准面,在与基准体轴线垂直的不同平面内分别设置有至少两对相对应的同步爪,每个同步爪与基准体连接处还设置有扭簧,同步爪与基准面配合,用于与待测管材相固定。
本发明的一种自稳态直度检测尺,在基准体沿轴线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对相对的同步爪。
本发明的一种自稳态直度检测尺,每个同步爪的下端还设置有滚轮。
本发明的一种自稳态直度检测尺,在每个同步爪的顶端设置有齿形,相对应的每对同步爪的齿形可以相互啮合。
本发明的一种自稳态直度检测尺,在基准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提手;
本发明的一种自稳态直度检测尺,量杆为中空结构。
本发明的一种自稳态直度检测尺,量杆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自稳态直度检测尺可以与待测管材固定,增加自稳态直度检测尺与管材的接触点,在测量过程中通过自稳态直度检测尺与待测管材之间的动态紧贴过程,保证自稳态直度检测尺与待测管材中心轴线平行,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使用本发明的自稳态直度检测尺在测量过程不易受到外界人为操作影响,减小了测量误差。此外,本发明的自稳态直度检测尺与待测管材相固定后不易发生相对移动,因此不需要反复调整检测尺与待测管材的位置,从而提高了测量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稳态直度检测尺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稳态直度检测尺沿A-A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加图1,本发明的自稳态直度检测尺主要结构由量杆9和平行贯穿在量杆外部的基准体5构成。量杆9为条形立方体,长度为1.5至1.8米,具体长度可以根据待测管材的长度确定。为减轻量杆的自重,可以将量杆9制成中空结构。制造量杆9的材料应选择如铝合金或不锈钢等坚固而质轻的材料。
在量杆9的一端的外部套装有与量杆9同轴的基准体5,基准体5为条形的立方体,长度约为30cm左右,基准体5的两个侧面等宽、平行;上、下表面也平行,其中下表面与待测管材11接触,为测量的基准面1。基准体5的基准面1比上表面窄,在基准体5的下部分形成倒梯形结构。基准体5可以由金属或树脂等材料制成,但需要保证材质的弹性较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25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取代的-4-嘧啶酮衍生物
- 下一篇:织构强化的α-氧化铝涂层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