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呼叫转移业务的定制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2644.4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7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扈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信无线通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22 | 分类号: | H04Q7/22;H04M3/42;H04M3/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志强;麻海明 |
地址: | 100015北京市朝阳区酒仙***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叫转移 业务 定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呼叫转移业务定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网络侧接收来自第一通信终端的呼叫转移业务定制请求,所述呼叫转移业务定制请求中包含呼叫转移业务的业务代码以及被转移的第二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向第二通信终端发送呼叫转移业务的提示;
网络侧判断是否收到来自第二通信终端的同意呼叫转移业务反馈信息,若是,则存储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对应的呼叫转移业务注册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叫转移业务定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存储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对应的呼叫转移业务注册信息之后,进一步包括:网络侧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和/或第二通信终端返回呼叫转移业务设置成功的提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叫转移业务定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判断是否收到来自第二通信终端的同意呼叫转移业务反馈信息的结果为否,则进一步包括:网络侧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呼叫转移业务设置失败的提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叫转移业务定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向第二通信终端发送呼叫转移业务的提示包括:网络侧生成验证码,并向第二通信终端发送包含验证信息的呼叫转移业务的提示;所述验证信息为所述验证码或者是显示内容为所述验证码的图片;
则所述网络侧判断是否收到来自第二通信终端的同意呼叫转移业务反馈信息,若是,则存储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对应的呼叫转移业务注册信息的步骤包括:
网络侧判断是否收到来自第二通信终端的同意呼叫转移业务的反馈信息,若是,则进一步判断该反馈信息中包含的验证码是否与网络侧预先生成的验证码一致,若是,则存储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对应的呼叫转移业务注册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呼叫转移业务定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或第二通信终端为固定电话、小灵通、手机或其它具有即时通信功能的设备。
6、一种进行呼叫转移业务定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定制请求解析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终端的业务定制请求,通过解析业务定制请求中的业务代码得知该业务定制请求为呼叫转移业务定制请求,并从该呼叫转移业务定制请求中解析出被转移的第二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
业务提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定制请求解析单元解析出来的第二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发送呼叫转移业务的提示;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收到来自第二通信终端的同意呼叫转移业务反馈信息,若是,则发出业务定制指示;
存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单元的业务定制指示,存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对应的呼叫转移业务注册信息,该注册信息中包含所述被转移的第二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在判断没有收到来自第二通信终端的同意呼叫转移业务反馈信息时,发出拒绝指示;
该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提示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发出业务定制指示时,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和/或第二通信终端发送呼叫转移业务设置成功的提示信息;在所述判断单元发出拒绝指示时,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发送呼叫转移业务设置失败的提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验证单元;当所述定制请求解析单元解析出被转移的第二通信终端的电话号码后,所述验证单元生成验证信息和验证码,并将所生成的验证信息发送给业务提示单元,将验证码发送至判断单元;
所述业务提示单元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发送的呼叫转移业务的提示中携带所述验证信息;
所述判断单元进一步包括验证码判断单元,验证码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收到的来自验证单元的验证码,判断来自第二通信终端的同意呼叫转移业务反馈信息中的验证码是否正确,若是,则所述判断单元发出业务定制指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信无线通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德信无线通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264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