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冷热液体混合控温的恒温槽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2822.3 | 申请日: | 2008-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4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孟晓风;张卫军;余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7/02 | 分类号: | B01L7/02;G05D2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冷热 液体 混合 恒温槽 | ||
1、一种基于冷热液体混合控温的恒温槽,其主体即恒温槽体采用热导率大的金属材料,并具有一定厚度;其特征在于:该恒温槽分为工作区和调温区,中间以带孔金属隔板隔开;搅拌器在调温区和工作区都设有搅拌桨,调温区实行水平搅拌,工作区实行竖直方向的搅拌;工作区内设置有环状的热交换器,且该热交换器围住搅拌桨;所述的工作区侧壁开孔,接有回流管道及自循环管道;所述的调温区侧壁开孔,接有液体注入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热液体混合控温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为环形,充当恒温槽导流桶,该热交换器外壁设有热交换器液体输入管道、热交换器液体输出管道、换热介质输入管道及换热介质输出管道;其中,所述的换热介质输入管道及换热介质输出管道垂直穿出工作区侧壁;热交换器液体输出管道垂直穿过工作区侧壁,串联一管道泵后,再分别连接自循环管道和液体注入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热液体混合控温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注入管道可进一步连接有高温液体注入管道和低温液体注入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热液体混合控温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循环管道位于工作区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冷热液体混合控温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液体输入管道的方向是逆着调温区水平搅拌方向伸入工作区的,与工作区内部一圆周相切,并在切点处沿圆周继续延伸出一段圆弧,对流场实施旋转抽流搅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冷热液体混合控温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循环管道是顺着液体水平搅拌方向伸入恒温槽,与恒温槽内某一圆周相切,且在切点处沿圆周继续伸展出一段圆弧,对液体实施旋转射流搅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热液体混合控温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区侧壁的回流管道是逆着调温区水平搅拌方向伸入恒温槽,与工作区内某一圆周相切,并在切点处沿圆周继续伸展出一段圆弧,对液体实施旋转抽流搅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热液体混合控温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注入管道顺着调温区水平搅拌方向伸入恒温槽,与调温区内某一圆周相切,并在切点处继续沿圆周伸展出一段圆弧,对液体实施旋转射流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282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以磷灰石为晶核成分的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凤尾茶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