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业务本体特征的业务对象建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3096.7 | 申请日: | 2008-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1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涛;任允培;葛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企开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瑾;程殿军 |
地址: | 100176北京市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业务 本体 特征 对象 建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的建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业务本体特征的业务对象建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模领域主要由对象管理组织(OMG)提出的模型驱动结构(ModelDriven Architecture,简称MDA)主导,MDA是建模相关的一系列规范与标准,主要有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简称UML)、元对象设施(Meta-Object Facility,简称MOF)、可扩展的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简称XML)、基于XML的元数据交换(XML-based MetadataInterchange,简称XMI)、模型查询/视图/转换等。但是,MDA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首先,MDA规范的复杂性较高,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其次,MDA作为通用的软件系统建模方法与标准规范,本身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难点,如:模型转换、模型与代码间同步等问题,目前仅有很少的几种模型转换方法与工具,它们之间的异构性造成了模型转换代码重用的困难,且使学习和使用模型转换方法的成本增加;而模型与代码间存在的同步问题,使开发人员需要进行两边维护,也造成MDA实际应用的复杂与困难;而且主流MDA工具目前只有UML,而UML对面向领域的个性化需求的表达能力严重不足。
所以基于上面存在的这些问题,目前MDA的研究与应用根据解决问题侧重点的不同出现了分支,如模型驱动开发(Model Driven Development,简称MDD)便是重要的一支。MDD强调只要能实现模型驱动的思想,其实现技术可以任意。所以目前针对某业务领域通常依据模型驱动的思想建立起适合该业务领域的领域模型,并使领域模型尽可能覆盖该业务领域,业务领域内的所有业务问题均可通过领域模型来描述、表达,至于领域模型的实现技术则可便易选择适合该领域的任意技术,即模型驱动技术的重点在于模型在软件开发中被使用的程度,模型的重要程度,而不再是实现模型的支撑技术。经过长期积累后,领域模型便可成为该业务领域内的通用、完整且强大的领域特定模型,在该业务领域,领域特定模型可被充分使用,成为利用率极高的领域内通用模型工具,大大改善了如UML针对领域特定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这就使得模型的使用范围、频率、效果大大提高,使模型在软件开发中占据越来越重的位置,大大提高软件开发的抽象级别,使软件开发方法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在模型的实现技术上,基于语义与语法的语法库技术是比较好的选择。
目前,企业级应用软件越来越复杂,而分层通常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所以搭建企业级应用软件的首要任务越来越多的是确定满足企业级应用的多层软件架构,而软件架构历经两层、三层、四层、五层等层次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到N层架构,即不论业务需求的复杂程度有多高,均可以通过分解和抽象的手段划分成多个层次,然后放置在软件系统环境的相应位置,并组织多个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使之很好的表达业务需求。但目前N层软件架构的搭建并不严谨,因为业内对N层软件架构虽然存在共识,但并未形成标准或事实,所以在N层软件架构的搭建上存在着随意搭建、层次划分不合理、层次定义不准确、层次边界模糊、层次间逻辑关系混乱等情况,致使N层软件架构得不到合理正确使用,严重影响软件功能的实现及软件的运行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业务本体特征的业务对象建模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模型驱动架构技术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复用度和规范性。
本发明遵循模型驱动开发的思想,提供一种以业务本体特征为基础的业务对象建模方法,能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型驱动架构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业务本体特征的业务对象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依据业务需求将业务进行模块化分层;
B、依据所述模块化分层在基础语法库基础上构建层次化的系统架构模型;
C、在所述层次化的系统架构模型的基础上构造满足所述业务需求的全局业务架构模型;
D、在全局业务架构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每层模型的基础业务语义,并细化模型对象属性和行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的系统架构模型描述了各业务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组成模式、约束及拓扑结构,在所述系统架构模型中,下层业务模块为上层业务模块提供业务功能,上层系统通过调用不同的下层系统接口来完成更为复杂的业务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通过如下步骤构造所述全局业务架构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企开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企开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30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