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肠内窥镜的外套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3403.1 | 申请日: | 200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7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智立医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15 | 分类号: | A61B1/015;A61B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上***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肠 内窥镜 外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科治疗器械的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结肠内窥镜的外套。
背景技术
结肠内窥镜是通过结肠途径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要器械。但是,结肠内窥镜在进入肠腔 后,由于结肠不断产生人体排泄物,很容易造成阻塞,使结肠内窥镜的清洗、诊断和治疗 功能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结肠内窥镜进入肠腔后被赃物阻塞无法发挥作用的问题,提供一种 结肠内窥镜的外套,能有效排出肠腔的废弃物,使结肠内窥镜能够顺利发挥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结肠内窥镜的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为一中 空管,该外套探入肠腔的内端管口与肠腔外孔相适配,所述外套的管壁上设置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与外套内腔相通的支管和/或连接孔,其中至少一个支管或连接孔的大小适于结肠内 窥镜从其探入外套内腔并进入肠腔部分,且外套内腔内径略大于或等于结肠内窥镜探入肠 腔部分的最大外径,外套内腔壁与结肠内窥镜探入肠腔后至少位于外套内的部分的外壁之 间具有间隙。
所述至少一个支管或连接孔与给液导管相连。
所述支管为斜管,且倾斜方向朝向与外套内端管口相对的一端倾斜。
所述外套由软质材料做成。
所述至少一个支管或连接孔与一排液导管相连。
所述支管为斜管,且倾斜方向朝向外套内端管口方向倾斜。
所述支管和/或连接孔上设置有连接装置。
所述支管上设置的连接装置为支管端头上的外罗纹结构或支管端头设置的帽檐或所述 连接孔孔内的内罗纹结构。
技术效果:本发明由于为一中空管,其管壁上设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支管或连接孔中 至少一个支管或连接孔的大小适于结肠内窥镜从其探入外套内腔并进入肠腔部分,且外套 内腔内径略大于或等于结肠内窥镜探入肠腔部分的最大外径,因此结肠内窥镜能从本发明 的管壁探入中空管结构的外套并进而进入人体肠腔,且具有足够大的外部尺寸以满足内窥 镜自身功能设置的需要,而由于外套内腔壁与结肠内窥镜探入肠腔后位于外套内的部分的 外壁之间具有间隙,肠腔内的废物能经过中空管内的间隙排出管外,同时,由于另一个支 管或连接孔可与排液导管相连,因此,借助外部给液清洗和外套本身,能有效排出肠腔内 的废弃物,从而使本发明具有有效排出肠腔废弃物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本发明结肠内窥镜的外套1,该外套1的管壁上设置有两个与外套1内腔相 通的连接孔21、22,其中连接孔21的大小适于结肠内窥镜从其内送入外套内并进而到达肠 腔深处,连接孔22可与给液导管相连,连接孔22的大小只需适合给液导管插入即可,且 外套1内腔内径略大于或等于结肠内窥镜探入肠腔部分的最大外径,这样可以保证内窥镜 进入肠腔部分有足够的大小以满足内窥镜功能设置的需要。外套1内腔壁与结肠内窥镜探 入肠腔后至少位于外套内的部分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这样便于排液,在必要时也可送入 给液导管。外套可以是硬塑料,也可以是软质材料做成,且是医用级卫生材料。有了外套, 结肠内窥镜不但容易被送入肠腔深处,而且结肠内废物不再造成阻塞,使结肠内窥镜的清 洗、诊断和治疗功能顺利实现。为了便于与给液导管连接,连接孔22上可安装连接装置。
图2是外套1的管壁上设置有一个支管31和一个连接孔22的实施方式。支管31优选 为斜管,且倾斜方向朝向外套内端管口相对的端口,支管31和连接孔22中至少一个的大 小适合于结肠内窥镜从其送入外套内并进而到达肠腔深处,另一个用于与给液导管相连。
图3是外套1的管壁上设置有两个支管31、32的实施方式,支管31、32优选为斜管, 且倾斜方向朝向外套内端管口相对的端口。支管31、32至少一个的大小适合于结肠内窥镜 从其送入外套内并进而到达肠腔深处,另一个用于与给液导管相连。为了便于与给液导管 连接,支管32上可安装连接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智立医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智立医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34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