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3676.6 | 申请日: | 200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7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江;张丽蕾;万丽芳;孙小斌;王刚;邵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V8/00;F21V7/10;G02F1/13357;F21Y101/02;F21Y10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1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光式 发光二极管 背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光式背光源,尤其涉及一种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散热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背光源由于光源位置不同,通常分为直下式背光源和侧光式背光源。直下式背光源没有导光板,直接将光源放置在光学膜组正下方;侧光式背光源设有导光板,光源放置在导光板侧面,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换为面光源。
近年来,侧光式背光源因其轻薄而备受关注,并且,以发光二极管灯组为光源的侧光式背光源即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凭借色彩还原性好、色彩管理方便、亮度均匀性好、寿命长、安全、绿色环保、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已大量应用于中小尺寸面板显示器件中,正逐步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视机等大尺寸面板显示器拓展。
现有技术中,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包括发光二极管灯组11、电路板12、背板13、反射板14、导光板15和光学膜组16;发光二极管灯组11选用顶发光发光二极管和侧发光发光二极管两种发光二极管,如图1b、图1c;发光二极管灯组11焊接在电路板12一侧,电路板12另一侧紧密贴装在背板13内表面;背板13底部放置一反射板14,反射板14上边依次紧贴导光板15、光学膜组16,依靠框架17将上述各部件固定在一起。
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工作时,发光二极管灯组11发出的光射入导光板15后,经由导光板15与反射板14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后射出导光板15上表面,透过光学膜组16形成均匀的面光源。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中的发光二极管灯组处于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中,因此,发光二极管灯组点亮后所产生的热量散热路径主要是经由电路板热传导至背板,进而耗散至空气中,随着发光二极管灯组亮度和背光尺寸增大,发光二极管灯组功率会逐步增大,散热问题更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以提高背光源的散热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灯组、导光板及光学膜组,还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为L形,所述反射板的顶部与所述光学膜组相接;且由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出光面、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与用于形成封闭空间的所述光学膜组的一部分构成一个封闭空间;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除出光面以外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
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除出光面以外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可具体为: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下方的背板底部设有与所述外部空间连通的孔;或可具体为: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框架与所述背板重叠的部分设有与所述外部空间连通的孔;或可具体为: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背板边缘呈n形,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为顶发光发光二极管灯组,位于为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供电的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背板边缘的壁部的侧表面;或可具体为: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背板边缘呈η形,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为侧发光发光二极管灯组,为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供电的电路板固定在所述背板边缘的顶部的下表面;或可具体为: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背板边缘呈工字形的右半边,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为两个侧光式发光二极管,为所述两个侧光式发光二极管供电的两个电路板,分别位于所述背板边缘的顶部下表面、底部的上表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灯组、导光板及光学膜组,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为口字形;所述灯罩的右壁具有孔,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通过所述灯罩的右壁上的孔出光;且由所述灯罩的右壁外侧表面、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出光面、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与用于形成封闭空间的所述光学膜组的一部分构成一个封闭空间;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为两组侧光式发光二极管,为所述两组侧光式发光二极管供电的两个电路板,分别位于所述灯罩的顶部下表面、底部的上表面;所述灯罩的左壁、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背板、框架重叠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外部空间连通的孔。
上述方案中,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封闭空间防止了光漏,又通过将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其余部分所在的空间与所述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外部空间连通,使得发光二极管灯组基体发出的热量能够快速传播到外部空间,提高了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散热性能,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漏光现象的发生。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36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