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源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3702.5 | 申请日: | 200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2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毕勇;成华;梅东滨;王宇;贾中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视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6/00;G02B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勇 |
地址: | 100094北京市海淀区永丰高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源 | ||
1.一种背光源,包括侧面发光光纤以及与所述侧面发光光纤入射端连接的光源;所述侧面发光光纤的圆周表面上的一部分区域沿着轴线方向镀有全反膜,将所述圆周表面分为镀有全反膜的弧状反射面和未镀有全反膜的弧状发光面,并且散射光从所述侧面发光光纤的弧状发光面发出,为光调制器提供散射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发光光纤为多条光纤或单条光纤;两条相邻光纤或光纤段的轴心间距不小于D/cos(θ/2),其中D为光纤半径,所述θ为所述弧状发光面的圆心角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状反射面的角度在192°至24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发光光纤是呈盘蛇状分布的单条发光光纤或多条平行排列的发光光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具有凹槽,所述侧面发光光纤嵌在所述凹槽内,并且所述基板的凹槽仅包围所述镀有全反膜的弧状反射面或其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光材料制作的压板,所述压板也具有凹槽,且所述压板和基板扣合,所述侧面发光光纤嵌在所述压板和基板的凹槽扣合而形成的空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发光光纤粘结在所述基板的凹槽内,且所述侧面发光光纤的弧状反射面与所述凹槽紧密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导光板,所述侧面发光光纤缠绕在所述导光板的四周侧面上,所述侧面发光光纤上的弧状发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发光光纤可以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缠绕多圈,呈螺纹状盘布;也可以由多条侧面发光光纤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缠绕,每条侧面发光光纤缠绕一圈且相邻圈的光纤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安装在基板和压板的边缘端;所述基板和压板四周的侧面均为吸光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发光光纤的两端均为入射端,两个所述入射端分别与光源连接;或者所述侧面发光光纤的一端为入射端,另一端为反射端,所述反射端镀有全反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侧面发光光纤采用塑料光纤、聚合物光纤、石英光纤或多组份玻璃光纤;所述光源采用激光、冷阴极荧光管、LED或LED列阵光源;所述全反膜采用铝、银、铜或金膜;所述全反膜可以为单层膜也可以为多层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视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未经北京中视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370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