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3770.1 | 申请日: | 200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1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赵京波;肖鑫;杨万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B82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法制 纳米 氧化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特别是在常压下采用水热法,以聚丙烯酸盐为分散控制剂,制备得到平均粒径在87~460纳米之间、能稳定分散在水溶液中的氧化锌/聚丙烯酸盐复合纳米粒子,其中的纳米氧化锌粒子的粒径在2~5纳米之间,被聚丙烯酸盐分子链包裹着。
背景技术
纳米氧化锌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导电、导热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紫外吸收性能,具有宽间隙(3.37eV)、高激子束缚能(60meV)、低阈值电压及发光等特点,成为一类重要的新型半导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纺织、化工、电子等行业。纳米氧化锌与传统氧化锌相比,比表面积大、化学活性高,具有传统氧化锌所无法达到的新特性和新用途。
目前已经报道过的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方法主要包括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固相合成法以及喷雾裂解法等。其中水热法具有工艺简单,不需要复杂仪器,不需要很高温度且成本较低等优点,受到许多研究者的亲睐。
中国专利ZL 200410009367.6利用氢氧化锌作前驱物,用氨水作矿化剂,在高压釜中加热生成纳米氧化锌晶体。中国专利ZL 200410084351.1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辅助水热法制备得到了氧化锌纳米材料,其长度为500纳米到10微米,粗细为60到200纳米,呈棒状。Zeng等在J.Am.Chem.Soc.,2003,125:4430中报到了以硝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乙二胺为控制剂,在密封高压釜中,180℃的温度下反应20小时制备得到直径在50nm左右的棒状纳米氧化锌。张孝彬等在化学学报,2004,62(17):1658中报到了采用聚乙二醇PEG辅助水热法制备氧化锌纳米棒。Yang等在Cryst.Growth Des.,2005,5:547中则报道了通过氨水、柠檬酸(CA)和聚乙烯醇(PVA)作为控制分子,在密封釜中200℃下反应20小时,制备得到花状、圆盘状和哑铃状三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锌微晶。其中花状和圆盘状的微晶是六边形的单晶,而哑铃状的是六边形双晶。上述制备过程中往往需要采用高压设备,同时未涉及到利用聚羧酸盐为稳定剂来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的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锌盐、氨水、聚丙烯酸盐和水配置成溶液,其中以整个溶液质量百分比计,锌盐占1.00wt%,氨水占2.60wt%,聚丙烯酸盐含量在0.75~2.50wt%之间。然后将配制所得溶液在100~120℃的温度下常压反应15小时,得到平均粒径在87~460纳米之间、能稳定分散在水溶液中的氧化锌/聚丙烯酸盐复合纳米粒子,其中的纳米氧化锌粒子的粒径在2~5纳米之间,被聚丙烯酸盐分子链包裹着。
本发明中采用的聚丙烯酸盐包括聚丙烯酸锂、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和聚丙烯酸铵,其粘均分子量在4.4×103~2.9×104之间。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锌盐为醋酸锌、氯化锌、硝酸锌、硫酸锌等,可以是无水或是含结晶水的锌盐;所采用氨水的质量百分数浓度在25~28wt%之间。
本发明涉及的水热反应在常压下进行,不需要在高压密封反应釜中进行。
本发明以聚丙烯酸盐为分散控制剂采用水热法在常压下,得到了粒径为2~5纳米氧化锌粒子,因被聚丙烯酸盐分子链包裹着,从而形成可以稳定分散在水溶液中的复合粒子。该复合粒子可以通过沉淀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便于直接使用或与有机聚合物复合形成新的功能复合体系;也可以重新在水中分散,形成稳定的氧化锌/聚丙烯酸盐纳米复合粒子分散液,便于稳定保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二水合醋酸锌、氨水为原料,聚丙烯酸盐为分散控制剂,水为溶剂,在100~120℃的温度下常压反应,制备得到被聚丙烯酸盐分子链包裹的纳米氧化锌粒子。按照此实施方式,以下列举较好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实现不限于以下实例。
实施例1:将二水合醋酸锌、氨水、聚丙烯酸钠(粘均分子量为5.7×103)和水配置成溶液,其中以整个溶液重量百分比计,二水合醋酸锌占1.00wt%,氨水占2.60wt%,聚丙烯酸钠盐占1.50wt%。然后将配制所得溶液在100~120℃的温度下常压反应15小时,得到平均粒径为442nm的纳米氧化锌/聚丙烯酸钠复合粒子,其中的纳米氧化锌粒子粒径为2~3nm。
实施例2:参照实施例1,改变聚丙烯酸钠质量百分数为1.75wt%,得到平均粒径为151nm的纳米氧化锌/聚丙烯酸钠复合粒子,其中的纳米氧化锌粒子粒径为2~3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37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雾车灯
- 下一篇:一种连接飞机发动机燃油伺服器用的油管组件及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