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费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3980.0 | 申请日: | 200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4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郭中杰;符晓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24 | 分类号: | H04W4/24;H04W1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芳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费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费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信行业不断发展,各种新业务不断涌现,针对业务使用的鉴权/授权/计费处理日益完备和复杂,实时计费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计费处理性对业务交付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的计费处理过程包括计费事件产生与报告、批价处理,对于实时计费还包括余额预留、扣减、退返等操作。计费事件收集了用户使用业务的详细信息,其中包括:用户身份、业务类型、使用开始时间、使用量及服务质量等。在接收到计费事件时,计费系统根据计费事件所包含的信息,结合用户订购资料、资费配置等,完成计费处理;在实时计费情形下,还要配合帐务管理进行余额的预留、扣减、退返等操作。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实时计费系统的示意图,用户设备11通过接入网元12,使用业务,网元12产生计费事件,计费事件发送给在线计费系统13(OCS),OCS13对计费事件进行处理,包括费用计算、信用授权、余额锁定和消费量扣减等。计费处理时,使用用户数据库14中保存的用户资料(包括产品资费和帐户余额等)。在用户设备11接入网元12时,网元12将请求对用户进行鉴权和业务授权。授权服务器15可以采用归属用户服务器(HSS)/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业务控制点(SCP)等,并利用用户订购库16(可以是HSS/HLR)对用户身份进行确认,并判定是否订购了所请求使用的业务。BSS/OSS17用于在处理用户计费话单或者计费事件时,提供有关用户业务订购和资费等内容,以实现计费信息交互,完成计费处理。
该实时计费系统满足了企业客户关于实时计费的需求,但是,无法同时满足企业客户关于公私分帐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费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于实现对使用业务行为进行正确计费和费用归并,同时满足实时计费和公私分帐的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费方法,包括:
接收封装有计费分组标识的消息;
根据所述计费分组标识与计费节点的对应关系,将封装有所述计费分组标识的计费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计费分组标识对应的计费节点进行计费处理;还包括:
用户设备向网元发送业务请求消息;
所述网元根据所述业务请求消息,判断是否保存有所述用户设备的计费分组标识,若是,则将封装有计费分组标识的计费请求消息发送给计费路由分发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费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封装有计费分组标识的消息;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费分组标识与计费节点的对应关系,将封装有所述计费分组标识的计费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计费分组标识对应的计费节点进行计费处理;
还包括:转发模块,用于转发所述计费节点进行计费处理后返回的封装有计费分组标识的计费应答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费系统,包括:
计费路由分发设备,用于接收网元发送的封装有计费分组标识的消息;根据所述计费分组标识与计费节点的对应关系,将封装有所述计费分组标识的计费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计费分组标识对应的计费节点进行计费处理。
本实施例通过引入计费分组标识,根据计费分组标识与计费节点的对应关系,对跨管理域的集团客户的职员的通信服务所产生的计费事件进行路由和管理,将具有不同计费分组标识的计费事件路由到不同的计费节点,实现了对使用业务行为进行正确计费和费用归并,同时满足了实时计费和公私分帐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实时计费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计费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计费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计费方法中计费重授权处理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计费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计费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计费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39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