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卧式连续脲醛树脂发泡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4285.6 | 申请日: | 2008-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8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谷佳林;徐秋明;曹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B29C44/00 | 分类号: | B29C44/00;B29K7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00097北京市海淀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卧 连续 脲醛树脂 发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泡机,特别是关于一种侧卧式连续脲醛树脂发泡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用于生产脲醛树脂泡沫植物栽培基质的发泡设备一般为其它行业领域的通用设备,而无专用设备。由于这些设备的设计初衷并不是用于脲醛树脂的发泡,所以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下,操作不便,发泡的过程不符合生产脲醛树脂泡沫植物栽培基质的工艺流程,生产的脲醛树脂泡沫农艺性状差等问题。针对这些生产问题,并结合脲醛树脂自身的理化特性及利用脲醛树脂泡沫进行植物栽培所需的农艺性状的要求,研发一种专用的脲醛树脂发泡机,对于脲醛树脂的应用及农业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发泡特性的侧卧式连续脲醛树脂发泡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侧卧式连续脲醛树脂发泡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机架,其一端高一端低;所述机架上并排设置有第一打泡筒和第二打泡筒,所述两打泡筒之间靠近高端密封设置有一连通两者的连接管,与所述连接管的位置对应,在所述两打泡筒的外侧分别开设一透明窗口,所述连接管与所述两打泡筒的连接处,分别固定设置一片状的不锈钢网,在所述两不锈钢网之间设置有团状的不锈钢丝;所述第一打泡筒的低端设置有一进气口和一加剂口,所述第二打泡筒的高端设置有若干加液口,低端设置有一出料口;所述两个打泡筒中分别设置有一高端穿出所述打泡筒的搅拌轴,所述两搅拌轴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搅拌桨;所述两搅拌轴的穿出端通过一传动装置连接一设置在所述机架高端的电机。
所述第二打泡筒与连接管连通位置的搅拌桨的形状为从根部向外逐渐收缩的梯形,其余各所述搅拌桨的形状为矩形。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一主动轮和一从动轮,所述主、从动轮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两打泡筒中的搅拌轴的穿出端,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所述主动轮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
所述主、从动轮为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
所述主、从动轮为一对通过过渡齿轮传动啮合的齿轮。
所述主、从动轮为一对通过链条连接的两链轮。
所述机架的高端和底端之间的仰角为15~30°。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发泡机机架采用前低后高设计,电机位于后端,打泡筒位于前端,与地面成15~30°角,便于发泡剂充分发泡,同时有利于泡沫成品借助重力及压力流出打泡筒。2、本发明发泡机的两个打泡筒中间设有一连接管,管中有团状不锈钢纱网,管两端有固定不锈钢隔网,便于发泡剂生产的大直径气泡转化为小直径气泡从而使成品泡沫均匀细化。3、本发明发泡机设有多个脲醛树脂加入口,便于调节脲醛树脂的加入位置及加入量,从而得到不同发泡倍数和农艺性状的脲醛树脂泡沫植物栽培基质。4、本发明带动搅拌脲醛树脂的从动轮大小可换,可使该打泡筒的搅拌轴转速可调,便于调控脲醛泡沫的泡沫状态。本发明适用于发泡产品的生产,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一工作台机架1,机架1的前端略低于后端,约呈15-30°俯角,在机架1的后端设置一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连接一第一搅拌轴4。第一搅拌轴4上依次连接一主动轮5和若干搅拌桨6,其中带搅拌桨6的部分伸入到一第一打泡筒7中,第一打泡筒7支撑于机架1上。与第一打泡筒7平行,在机架1上设置一第二打泡筒8。在第一打泡筒7与第二打泡筒8之间靠上的部位密封连接一连通两打泡筒的连接管9;在第一打泡筒7与第二打泡筒8外侧面与连接管9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可观察管内情况的透明窗口10;在第一打泡筒7的下端设置有一进气口11和一加剂口12;在第二打泡筒8的上端顶部,间隔设置有几个加液口13,下端设置有一出料口14;第一打泡筒7与第二打泡筒8除各自开设的进气口11、加剂口12和加液口13、出料口14外,其余地方均密封。
主动轮5通过传送带连接一从动轮15,从动轮15再连接一第二搅拌轴16,第二搅拌轴16除设置有与搅拌桨6同样形状的若干搅拌桨17外,还设置有与它们不同形状的搅拌桨18,在搅拌桨17和搅拌桨18伸入到第二打泡筒8中时,搅拌桨18与加液口13位置相对应。
上述实施例中,在连接管9内设置有团状不锈钢丝19,连接管9两端与两打泡筒连接处,分别固定设置有片状的不锈钢网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42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掺杂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银杏叶保健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