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音频互动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4296.4 | 申请日: | 2008-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6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柯再雄;刘红旗;张伦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73 | 分类号: | H04N7/173;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10014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 互动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一种视音频互动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已不再是传统的到商店与商家面对面讨价还价进行交易。而是足不出户,仅通过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协议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以下简称IPTV)等先进的通信设备与商家进行沟通、订购。目前,能够提供用户和商家进行互动服务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种互动服务模式是固定电话,其方式可以为:用户使用固定电话直接与商家联系,通过与商家的沟通,了解商品信息后进行交易,使得用户在家里就能买到自己感兴趣的商品。这种运营模式节省了用户的时间,但是其缺点在于:用户看不到任何有关商品的图文信息;用户与商家的语言沟通、理解能力,对交易的成败至关重要。
第二种互动服务模式是计算机,其方式可以为:用户使用计算机进入互联网,通过计算机比较完备的声音、视频、图文等互动服务进行交易。这种运营模式便携性、互动性强,并且能够全面地了解商品信息,但是其缺点在于:需要用户熟悉计算机的操作,对很多中小学学生、中老年人来说还不是很方便。
第三种互动服务模式是IPTV,其方式可以为:由商家将商品信息上传到IPTV服务平台进行发布,用户选择感兴趣的视音频图文信息进行了解,点击屏幕上的按钮即可进行交易。这种运营模式让用户可以选择性地了解IPTV服务平台上的信息,通过遥控器等简易的操作设备即可完成交易,操作简便。其缺点在于:没有视频、音频输入设备,使用户和商家不能进行声音的实时互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互动服务模式的缺陷,提供一种视音频互动方法和系统,将固定电话与IPTV结合,使用户与商家的互动服务模式既有语音互动又能实时呈现商品视音频图文信息,增强了用户与商家的互动性,提高了设备操作的简易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视音频互动方法包括:
第一视音频服务平台接收第一音频终端根据第二音频终端的指示发送的视频推送服务请求,所述视频推送服务请求中携带有第二音频终端标识;
所述第一视音频服务平台根据所述视频推送服务请求获取与所述第二音频终端标识匹配的第一视频终端标识;
所述第一视音频服务平台根据所述第一视频终端标识建立与第一视频终端之间的视频连接;
所述第一视音频服务平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音频终端根据所述第二音频终端的指示发送的视频信息推送命令,向所述第一视频终端推送视频信息。
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视音频互动方法包括:
第二视音频服务平台接收第二视频终端发送的音频通信服务请求,所述音频通信服务请求中携带有第二视频终端标识;
所述第二视音频服务平台根据所述音频通信服务请求获取与所述第二视频终端标识匹配的第四音频终端标识;
所述第二视音频服务平台向第三音频终端发送所述第四音频终端标识;
所述第三音频终端根据所述第四音频终端标识建立与第四音频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视音频服务平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三音频终端根据所述第四音频终端的指示发送的视频信息推送命令,向所述第二视频终端推送视频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视音频互动系统包括:
第一音频终端,用于发送视频推送服务请求,所述视频推送服务请求中携带有第二音频终端标识,以及发送视频信息推送命令;
第二音频终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音频终端发送视频推送服务请求,以及指示所述第一音频终端发送视频信息推送命令;
第一视频终端,用于接收视频信息;
第一视音频服务平台,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音频终端发送的视频推送服务请求,根据所述视频推送服务请求获取与所述第二音频终端标识匹配的第一视频终端标识,根据所述第一视频终端标识建立与所述第一视频终端之间的视频连接,接收到所述第一音频终端发送的视频信息推送命令,向所述第一视频终端推送视频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视音频互动系统包括:
第三音频终端,用于接收第四音频终端标识,根据所述第四音频终端标识建立与第四音频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第四音频终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音频终端发送视频信息推送命令;
第二视频终端,用于发送音频通信服务请求,以及接收视频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42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左炔诺孕酮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外用治疗压疮的药粉剂